[实用新型]毛细管绕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265831.6 | 申请日: | 2009-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88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坚;颜建平;苏玉海;付燕;王奇;魏爱芝;邢煊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53/06 | 分类号: | B21D53/06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李双皓 |
| 地址: | 519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毛细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或热泵热水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毛细管绕制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空调器或热泵热水器的生产厂家来说,毛细管绕制是很常见的一个工艺,传统的毛细管绕制只能绕制一种规格的毛细管,且每次只能绕制一根毛细管,导致传统的毛细管绕制装置的适应性差,绕制效率低,同时使用也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毛细管绕制装置,本实用新型绕制更方便,绕制效率更高。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毛细管绕制装置,包括机架、旋转轴、滚筒及转动手柄,旋转轴活动的设于机架上,滚筒及转动手柄均与旋转轴固接,在滚筒的圆周上设有卡口。
绕制毛细管时,先将待绕制的毛细管卡入卡口内,摇动转动手柄并使滚筒旋转,使细管绕在滚筒上,等绕制完成后,将绕制的毛细管从滚筒上取下。相对于现有的绕制方式而言,其绕制的效率更高,使用更方便。
前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细化的技术方案可以是:
在所述滚筒上设有轴孔,固定螺栓穿过该轴孔后将所述滚筒固接于所述旋转轴上。旋转固定螺栓即可将滚筒从旋转轴上取下,方便滚筒的拆装,由于采用可拆卸的结构,在绕制不同规格的毛细管时,将原滚筒取下,换上相应的规格的滚筒即可。
所述卡口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卡口沿所述滚筒轴向方向排列。由于在滚筒上设有多个卡口,在绕制前,可以先将多个细管同时卡入各个卡口内,一次可以实现多个毛细管的绕制。
还包括有固定夹,固定夹上设有拆装手柄,该固定夹与所述机架的下部连接。在绕制前,可以先将固定夹夹于工作台或其它部位,以使机架固定;由于设置固定夹,可以随处对该毛细管绕制装置进行固定。
还包括有定位杆、定位片及调节机构,定位杆固接在所述机架上,定位片通过调节机构与所述定位杆连接。通过调节机构可以调节定位片在定位杆上的位置,进而调节定位片相对于滚筒的距离,在绕制毛细管时,先将细管的端部抵在定位片上,再将细管卡入卡口内,要以有效的保证毛细管端部直线段的长度;当一次对多个毛细管绕制时,可将多个细管的端部同时抵在该定位片上即可。
还包括有限位杆及两个限位筒,两个限位筒的转轴固接在限位杆上,两个限位筒相互平行,两个限位筒的轴心线所确定的平面与限位杆垂直。当旋转转动手柄时,细管的另一端卡入两个限位筒内,该两个限位筒可以避免细管摆动,以使绕制的毛细管符合设计要求;限位筒可以采用软质胶筒。
所述定位片、限位筒分别位于所述滚筒的相反侧。
在所述限位杆上设有固定板,在固定板上设有条形孔,两个所述限位筒的转轴通过螺母连接在固定板的条形孔上。当绕制不同规格的毛细管时,可以通过条形孔方便调节两个限位筒之间的距离,以适应毛细管的管径变化。
所述卡口沿切向设于所述滚筒的圆周表面,在所述卡口的上部设有向所述滚筒轴向方向伸出的唇缘。在卡入细管时,细管从卡口的口部伸入,唇缘可以起到限位作用,避免细管从卡口中退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绕制毛细管时,可以一次实现多根毛细管的绕制,效率更高;可以通过限位片来保证毛细管直线段的长度,并通过限位筒对毛细管的另一端进行限位,绕制时更方便;当绕制另一规格毛细管时,换上相应的滚筒并调节两个限位筒之间的距离即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毛细管绕制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沿滚筒轴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沿定位杆、限位杆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卡口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架,2、旋转轴,3、滚筒,4、转动手柄,5、卡口,6、轴孔,7、固定螺栓,8、固定夹,9、拆装手柄,10、定位杆,11、定位片,12、调节机构,13、限位杆,14、限位筒,15、固定板,16、条形孔,17、螺母,18、唇缘,19、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毛细管绕制装置,包括机架1、旋转轴2、滚筒3及转动手柄4,旋转轴2活动的设于机架1上,滚筒3及转动手柄4均与旋转轴2固接,在滚筒3的圆周上设有卡口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58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冲床用红外线安全防护装置
- 下一篇:双头铰链杆加工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