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皮肤电极的自动组装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64613.0 | 申请日: | 2009-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03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祥波;熊会元;李克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N1/04 | 分类号: | A61N1/04;A61M3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皮肤 电极 自动 组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皮肤电极的自动组装装置,属于皮肤电极的自动组装装置的创新技术。
背景技术
无痛皮试是一种新的皮试方法,使用时只需要把稀释好的皮试药液滴在皮肤电极上,然后利用微电流将青霉素电离,经过皮肤渗透导入人体,从而完成皮试过程。皮肤电极只能一次性使用,是无痛皮试过程中必须使用的耗材。
皮肤电极由电极底座、电极布和外圈三个部分组成,通过底座与外圈的紧密配合实现对电极布的绷紧和固定。目前皮肤电极的组装是以手工完成,存在生产效率低、质量不稳定、原材料浪费严重等问题。随着无痛皮试方法的推广,皮肤电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的手工制作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节省原材料的皮肤电极的自动组装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皮肤电极的自动组装装置,包括有冲杆、外圈、冲头、固定凹模板、电极底座、基座、电极布,其中电极底座置于基座上,固定凹模板设置在基座的上方,电极布置于固定凹模板上,冲头设置在固定凹模板的上方,外圈置于冲头上,冲杆设置在冲头的上方。
上述基座的旁侧设置有成品收集装置。
上述电极布通过能完成电极布原材料的更替和回收,并保持电极布原材料具有一定的张紧力的放卷单元及收卷单元输送到固定凹模板上。
上述电极底座通过电极底座自动送料机构输送到基座上,电极底座自动送料机构包括有电极底座集料区、电极底座振动器、电极底座料管,其中电极底座集料区置于电极底座振动器的上方,电极底座料管置于底座振动器的下方,电极底座通过电极底座料管底部设有的只允许单个电极底座自由通过的开口被输送到基座的组装位置上。
上述外圈通过外圈自动送料机构输送到冲头上,自动送料机构包括有外圈集料区、外圈振动器、外圈料管其中外圈置于外圈振动器的上方,外圈料管置于外圈振动器的下方,外圈通过外圈料管底部设有的只允许单个外圈自由通过的开口被输送到冲头的组装内孔上。对于不同几何尺寸和形状的外圈,需要配置不同的外圈送料机构。
上述冲头的刀口设计成曲线。
上述冲头的刀口曲线设计成三角形、圆弧形、抛物线或这些类型曲线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与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电极底座和外圈被分别放置到振动器的集料区的结构,电极底座和外圈经自动定向整列之后,输送到指定位置;中间有通孔的冲头与固定凹模板相互作用,完成电极布的冲裁;冲头继续垂直运动到电极底座的上表面,实现对电极布的定位;在冲杆的作用下,外圈从冲头的通孔中挤出,并与电极底座组装套合在一起,电极布被外圈和电极底座绷紧和固定形成皮肤电极成品;组装完成的皮肤电极被叠落在成品收集管内,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发出信号,产品被包装。本实用新型的皮肤电极的自动组装装置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节省原材料,本实用新型皮肤电极的自动组装装置的组装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是一种方便实用的皮肤电极的自动组装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皮肤电极组装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皮肤电极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皮肤电极组装装置的裁切与组装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冲头的刀口形状为连续三角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冲头的刀口形状为连续圆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冲杆1;2,外圈2;3,冲头;4,固定凹模板;5,电极底座;6,基座;7,电极布;8,放卷单元;9,收卷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皮肤电极的自动组装装置,包括有冲杆1、外圈2、冲头3、固定凹模板4、电极底座5、基座6、电极布7,其中电极底座5置于基座6上,固定凹模板4设置在基座6的上方,电极布7置于固定凹模板4上,冲头3设置在固定凹模板4的上方,外圈2置于冲头3上,冲杆1设置在冲头3的上方。本实施例中,上述基座6的旁侧设置有成品收集装置20。
本实施例中,上述电极布7通过能完成电极布原材料的更替和回收,并保持电极布原材料具有一定的张紧力的放卷单元8及收卷单元9输送到固定凹模板4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46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