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桁架式挂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64540.5 | 申请日: | 200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43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吴真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真珍 |
主分类号: | E01D21/10 | 分类号: | E01D2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詹仲国 |
地址: | 5281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桁架 挂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桥梁建筑施工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桁架式挂篮。
背景技术
当今,桥梁施工挂篮是用于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悬臂桥梁及斜拉桥的施工位置。就挂篮总重与悬浇最大梁段的重量比而言,桥梁的悬臂施工挂篮的演化过程大致经历了从平行桁架式,三角形组合梁式,曲弦桁架式,菱形式到滑动斜拉式的阶段变化。特点是结构越来越轻型化,受力越来越合理,有些挂篮的行走系统还设计有统一的液压伺服装置来控制挂篮的升降和行走,使得挂篮操作及施工控制越来越趋向智能化。在结构方面挂篮主要由主桁梁架系、外导梁系、模板系、锚固系统和滑道等部分组成,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0720070673.X,发明名称为贝雷桁架型挂篮,用于桥梁现浇施工,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组件,包括至少两根贝雷桁架主导梁、前上横梁、后上横梁、前下横梁以及后下横梁,所述贝雷桁架主导梁由至少两排贝雷桁架通过支撑架连接而成,每排所述贝雷桁架通过多片贝雷桁架单元首尾连接而成;吊挂组件,包括多个前吊带、多个后吊带以及多个梁底吊带;锚固组件,包括一端埋入已成梁体的多根锚固筋;以及行走组件,包括一组或多组行走轨道、多根圆钢以及配重;所述贝雷桁架主导梁的后端连接多根所述锚固筋,所述前上横梁和所述后上横梁分别横跨于多根所述贝雷桁架主导梁的上侧,多个所述前吊带的上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前上横梁且其下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前下横梁,多个所述后吊带的上端分别连接所述后上横梁且和其下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后下横梁,多个所述梁底吊带的上端分别连接已成梁体的底侧且其下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后下横梁,所述行走轨道铺设于所述贝雷桁架主导梁和所述已成梁体之间且所述圆钢铺设于所述行走轨道上,所述配重设置于所述贝雷桁架主导梁的后端,以防止挂篮在行走时的倾覆。此专利结构受力明确,拆装方便,刚度大,缺点是杆件量高,加工精度要求高,制造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不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刚度大,而且行走移动方便的桁架式挂篮。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桁架式挂篮,包括主桁架及其上设置的行走机构、锚固装置、内外导梁,主桁架连接有模板,模板包括内模、外侧模及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桁架主要由前框架、后框架、上框架和下框架连接组成的平行四边形,上、下框架之间设置有连接系,上框架与前框架的相交位置通过长度可调的吊带吊挂有前下横梁,上框架与后框架的相交位置通过吊杆吊挂有后下横梁,前、后下横梁之间铰接有若干根下纵梁;行走机构的底部对应设置有双滑道结构,两侧滑道设置有与内外导梁相配的走行吊架,内模连接于内导梁的上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两侧滑道的高度差控制在1m之内,滑道截面呈“工”字形,后框架与下框架的相交位置设置有截面呈“H”形与滑道上部相配的基座,该基座的下部设置有与滑道的主体两侧滑动连接的平衡滑块,锚固装置设置在主桁架的下框架与滑道之间。
所述上、下框架之间设置的连接系包括由若干根杆件组成的网状支撑以及连接于杆件与主桁架之间的支座。
所述后框架与上框架的夹角范围为105~150°。
所述内模为由若干块模板组成的具有斜面的板状结构,相邻两块模板之间以铰接方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菱形桁架式挂篮结构,解决施工中挂篮结构复杂、受力欠合理、挂篮自身重量过大等问题,通过双导梁结构,确保导梁在受力以后不发生扭曲,能承受浇筑段钢筋砼重量和挂篮模板的重量。
2、本实用新型在遇到6级以下风时均可施工和移动,安全可靠,若遇到6级以上大风,只需拉缆风固定即可,结构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和B-B半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主桁架 1-1、前框架 1-2、后框架 1-3、上框架 1-4、下框架 2、行走机构 3、锚固装置 4、内导梁 5、外导梁 6、内模 7、外侧模 8、排架 9、连接系 10、前下横梁 11、后下横梁 12、下纵梁 13、滑道 14、走行吊架 15、基座 16、平衡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真珍,未经吴真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45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拟静电场描绘仪
- 下一篇:太阳能电池封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