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交流稳压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63715.0 | 申请日: | 2009-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42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洪兵;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西屋电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1/14 | 分类号: | G05F1/1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梁永宏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横坑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流 稳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稳压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式交流稳压器。
背景技术
稳压器由于其具有稳定电压,保证工厂仪器设备安全、稳定地工作的特点,因此,对很多工厂、企业而言,稳压器的作用不可忽视。
现有的稳压器多为接触式和数控式。接触式稳压器因有碳刷在线圈上滑动,如果线圈不光滑或电流较大时会产生火花,因而,接触式稳压器不适合在一些有粉尘、易燃的场所使用;同时碳刷在滑动时也容易造成磨损,需要定时更换和清理,浪费大量人力资源。而数控式稳压器一般使用大功率可控硅控制补偿变压器的导通,由于可控硅在导通时本身就是一个谐波源,会产生大量的谐波反馈到电网中,而影响其它设备的正常工作;另外数控稳压器可控硅不耐冲击,并且存在维修成本高等缺陷。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时无火化、无谐波、维修少,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的交流稳压器甚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时无火化、无谐波、维修少,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的交流稳压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一种交流稳压器,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还包括电压补偿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电压补偿电路连接在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之间,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交流稳压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补偿电路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采样电路、AD转换电路、处理电路和继电器电路,所述采样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交流稳压器的所述输出端连接,所述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AD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AD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补偿电路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处理电路设置为由单片机智能分析控制的处理电路。
进一步的,上述电压补偿电路包括变压器T1、变压器T2和变压器T3,所述变压器T1包括第一输入端T11、第二输入端T12、第三输出端T13和第四输出端T14,所述变压器T2包括第一输入端T21、第二输入端T22、第三输出端T23和第四输出端T24,所述变压器T3包括第一输入端T31、第二输入端T32、第三输出端T33和第四输出端T34,所述变压器T1的第四输出端T14与所述交流稳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第三输出端T13与所述变压器T2的第四输出端T24连接,所述变压器T2的第三输出端T23与所述变压器T3的第四输出端T34连接,所述变压器T的第三输出端T33与所述交流稳压器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继电器电路包括继电器K1、继电器K2、继电器K3、继电器K4、继电器K5和继电器K6,所述继电器K1的静触点K10与所述变压器T1的第一输入端T11连接,所述继电器K1的常闭触点K11与所述交流稳压器的零线连接,所述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K12与所述交流稳压器的火线连接;
所述继电器K2与所述变压器T2的第一输入端T21连接,所述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K21与所述交流稳压器的零线连接,所述继电器K2的常开触点K22与所述交流稳压器的火线连接;
所述继电器K3与所述变压器T3的第一输入端T31连接,所述继电器K3的常闭触点K31与所述交流稳压器的零线连接,所述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K32与所述交流稳压器的火线连接;
所述继电器K4的静触点K40与所述变压器T1的第二输入端T12连接,所述继电器K4的常闭触点K41与所述交流稳压器的零线连接,所述继电器K4的常开触点K42与所述交流稳压器的火线连接;
所述继电器K5的静触点K50与所述变压器T2的第二输入端T22连接,所述继电器K5的常闭触点K51与所述交流稳压器的零线连接,所述继电器K5的常开触点K52与所述交流稳压器的火线连接;
所述继电器K6的静触点K60与所述变压器T3的第二输入端T32连接,所述继电器K6的常闭触点K61与所述交流稳压器的零线连接,所述继电器K6的常开触点K62与所述交流稳压器的火线连接。
优选的,上述变压器T1的输出端电压:所述变压器T2的输出端电压:所述变压器T3的输出端电压的比值为1∶2∶4。
具体的,上述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与初级线圈的匝数比为220∶u,所述变压器T2的次级线圈与初级线圈的匝数比为220∶2u,所述变压器T3的次级线圈与初级线圈的匝数比为220∶4u。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西屋电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西屋电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37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相机镜头连接器
- 下一篇:散热性能好的LED路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