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针织机用于控制变化纱线的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62594.8 | 申请日: | 200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4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洪荣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韦增机械(佛山高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5/58 | 分类号: | D04B15/58;D04B15/6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罗晓聪 |
地址: | 5285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织机 用于 控制 变化 纱线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针织机用于控制变化纱线的机构。
背景技术:
针织机(圆编机)在编织布料时,若是布料需编织有不同颜色的图案时,均会于针织机的喂纱口处加装一变换纱线的控制装置或者变色头。在针织机编织的过程中,该控制装置或者变色头会适时的将有色纱线带至喂纱口上,以令织针钩纱,使有色纱线并入编织中,令编织后的布料具有多色的图案效果。
为达到上述效果,实用新型人曾提出过一种技术方案,见中国专利号为:ZL 200710143508.7的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其公开了一种“变换纱线的控制机构”。该变换纱线控制机构采用两边连动式设计,实现对纱线变色的控制。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实用新型人发现:该技术方案中选色控制部的驱动片在运动中,较为吃力,且有时无法精确复位,从而产生错误的动作。针对于此,本实用新型人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见中国专利号为:200820073629.9的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其公开了一种“变换纱线装置的选色控制部机构”。其提出的技术方案虽然较原有的产品,其性能有一定的提升,但是实用新型人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发现,该技术方案中连动片与摆动片的的设计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连动片与摆动片形成有相互配合的容置槽、下定位凸部,这种卡扣配合的机构不仅制造工艺较为复杂,并且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配合不到位,影响整个装置的正常运行。另一个方面,这种设计,结构仍较为复杂,机构工作时,所使用的部件较多,如果其中任何一个部件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整个机构无法正常工作,所以实用新型人一直希望简化设计,提高机构运转的准确性、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为了克服目前产品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简单的针织机用于控制变化纱线的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该机构包括:一滑槽座体;多个选色脚片,其一端通过枢轴安装于滑槽座体上;多个驱动片,其中间设置有枢轴,其一端抵于选色脚片活动端的下缘,其另一端设置有作用于摆动片抵制端,该驱动片下方设置有复位弹性件;多个摆动片,通过定位轴枢接的摆动片相对抵制端一侧为垂直的光滑面,另一侧形成有上定位凸部和下定位凸部;多个推纱片,其相对摆动片一侧成型有凹槽,凹槽的底缘成型有突部,推纱片底端枢接针织机的送纱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其由驱动片直接作用在摆动片上,令整个结构更为简单,同时,机构运动更加顺畅,整个机构可以更精确复位、运行顺畅,提升产品的稳定性。另外,由于机构中元件的设计简化,这样便于设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2A-2D是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变换纱线装置中的结构示意图。
1-选色控制部 11-滑槽座体 111-固定座 112-滑槽
12-枢轴 13-选色脚片 14-驱动片 141-定位轴
142-突部 143-连接部 15-弹性件 16-摆动件
161-上定位凸部 162-下定位凸部 163-定位轴 160-光滑面
17-推纱片 171-凹槽 172-突部 1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2a,本实用新型的选色控制部1包括:滑槽座体11、选色脚片13、驱动片14、摆动片16和推纱板17。其中,选色脚片13、驱动片14、摆动片16安装在滑槽座体11上,且选色脚片13、驱动片14、摆动片16和推纱板17形成一组连动机构。实际工作时选色控制部1中安装有多组连动机构。
具体而言,通过一枢轴12将多个选色脚片13一端枢接起来。该选色脚片13的下方设有一驱动片14。该驱动片14于中央位置处设有一定位轴141,且驱动片14的一端设有一与选色脚片13相贴合的突部142,另一端则设有作用于摆动片16的抵制端143。驱动片14的下方设有弹性件15,使其可做复位动作。驱动片14的抵制端143沿其主体向下弯曲形成,该抵制端的顶面为一平面,当驱动片14处于水平状态时,该平面处于垂直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韦增机械(佛山高明)有限公司,未经韦增机械(佛山高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25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3G视讯终端
- 下一篇:一种非标弯管成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