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机端盖的引出线保护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262425.4 | 申请日: | 2009-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48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 发明(设计)人: | 刘骁;李应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惠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5/22 | 分类号: | H02K5/22 |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汉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55 | 代理人: | 古冠开 | 
| 地址: | 5284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引出 保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端盖的引出线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绝大多数电机端盖出线孔的形状为圆形或半圆形,由于端盖尺寸、结构强度等限制,出线孔的尺寸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存在如下问题:1)电机定子绕组的引出线尾部安装有方形接线端子,出线孔尺寸小,方形接线端子无法直接从出线孔伸出,整个装配过程往往分成两个工序完成--先穿引出线,装护线套,后打接线端子,两个工序需要分别由两个工作车间来独立完成,装配效率低下;2)在工序转移过程中,可能会损坏引出线的线尾插针,需重新打针,重复作业,增加了额外的无用功,无形间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化装配工序、提高装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电机端盖的引出线保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电机端盖的引出线保护结构,包括位于端盖侧面的可供方形接线端子通过的方形出线孔和护线套,护线套包括中间开有通孔的方形安装部和从方形安装部往外伸出的中空管状体,电源引线通过中空管状体、通孔和方形出线孔连接到电机定子绕组,电源引线尾部安装方形接线端子,方形安装部通过其外侧壁上的凹槽与方形出线孔的四周端盖的侧壁相嵌配合。
上述的凹槽前端的环形凸起的高度比后端的环形凸起的高度稍低。
上述的护线套由橡胶一体注塑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电机端盖的出线孔设为方形出线孔,安装在定子绕组的电源引线尾部的方形接线端子可直接从方形出线孔伸出,同时将护线套和方形接线端子安装在定子绕组的电源引线上,直接将方形接线端子从方形出线孔穿出并将护线套安装在方形出线孔处即可,整个装配过程只需要由一个独立装配车间一次性完成,简化了装配工序,提高了装配效率,且避免了产生额外的无用功,降低了生产成本;2)凹槽前端的环形凸起的高度比后端的环形凸起的高度稍低,有利于护线套与方形出线孔之间的定位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护线套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护线套的安装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由图1、图2、图3可知,一种电机端盖的引出线保护结构,包括位于端盖1侧面的可供方形接线端子2通过的方形出线孔3和护线套4,护线套4包括中间开有通孔11的方形安装部5和从方形安装部5往外伸出的中空管状体6,电源引线7头部连接到电机定子绕组,其尾部依次穿过护线套4的通孔11和中空管状体6后安装上方形接线端子2,方形接线端子2与电源引线7尾部一起从端盖1侧面的方形出线孔3伸出,方形安装部5通过其外侧壁上的凹槽8与方形出线孔3的四周端盖的侧壁12相嵌配合。
由图3可知,凹槽8前端的环形凸起9的高度比后端的环形凸起10的高度稍低。护线套4由橡胶一体注塑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惠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惠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24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