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式伞具多段中棒之稳固开伞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62043.1 | 申请日: | 200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02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刘福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福田 |
主分类号: | A45B25/08 | 分类号: | A45B25/0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44249 | 代理人: | 李卫平 |
地址: | 523657 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伞具 多段中棒 稳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伞具开伞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伞具开伞系由下巢沿中棒上移推动伞骨打开而实现;对于手动伞具,下巢上移后需要有定位才可实现持续开伞使用。一般手动伞具是在中棒上设有弹弓来支顶下巢,该结构需要在中棒上开设有弹弓的弹收通孔,通孔则会破坏中棒的结构强度,使之易发生折断。尤其是多折式中棒,且中棒内管在上的伞具,在中棒内管上开孔极大破坏内管的结构强度,折断率更高。
此外,多折式中棒且中棒内管在上的伞具,由于中棒内管直径较小,与下巢中孔存在较大的间隙,以致开伞使用时,下巢产生晃动,影响伞具使用。
本申请人有鉴于上述习知开伞扣合结构之缺失与不便之处,秉持着研究创新、精益求精之精神,利用其专业眼光和专业知识,研究出一种新型、实用的伞具开伞扣合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弹弓支顶定位,确保中棒之结构强度的折式伞具多段中棒之稳固开伞结构。
本实用新型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安全,且有效稳固下巢开伞使用的折式伞具多段中棒之稳固开伞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折式伞具多段中棒之稳固开伞结构,该结构包括有伞骨、中棒、上巢、下巢、固连上巢的中棒内管及套接上述内管的下套管,伞骨枢接上巢及下巢,下巢活动套接于中棒;于与内管套接的下套管之上端朝外凸设有台肩,籍此,开伞使用时,下巢套合台肩并以此台肩扣合下巢上的按钮,形成稳固开伞状态。
所述台肩的外径大小与下巢之中孔内径相匹配,减少间隙而有效稳定下巢开伞使用。
台肩系为一封闭的环形,由一环形块套接固定在下套管上制成。
台肩系为一封闭的环形,由下套管上端头径向作形一体扩张制成。
台肩系为一个、两个或多个环块,环块包覆固定在下套管上端制成。
台肩系为一个、两个或多个环块,环块系由下套管上端头径向作形一体扩张制成。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是在与内管套接的下套管之上端朝外凸设有台肩,以台肩扣合下巢上的按钮,形成稳固开伞状态,由此具有如下优点:
1、台肩扣合下巢上的按钮,不让下巢下滑,形成稳固开伞状态;该结构不需设置弹弓,避免中棒内管开孔,使中棒内管保持完整,结构强度好,不易折断。
2、台肩的外径大小与下巢之中孔内径相匹配,以致开伞使用时,台肩套合支靠下巢之中孔内壁,减少间隙而有效稳定下巢开伞使用。
3、没有弹弓,中棒内管无需开孔,开收伞安全且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1-1为图1之实施例的按钮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2-1为图2之实施例的按钮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台肩结构其一形态示意图;
附图4为图3之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台肩结构其二形态示意图;
附图6为图5之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之台肩结构其三形态示意图;
附图8为图7之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之台肩另一固定结构;
附图10为本实用新型之台肩另一一体成型制作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审查委员能对本实用新型之目的、特征及功能有更进一步了解,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请先参阅图1及图2所示,系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多功能伞具开伞扣合结构,该结构包括有伞骨4、中棒3、上巢1、下巢2、固连上巢的中棒内管31及套接上述内管的下套管32,伞骨4枢接上巢1及下巢2,下巢2活动套接于中棒3,于与内管套接的下套管32之上端朝外凸设有台肩5,籍此,开伞使用时,下巢套合台肩5并以此台肩5扣合下巢2上的按钮6,形成稳固开伞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福田,未经刘福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20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