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顶盒立式底座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61443.0 | 申请日: | 200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71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易祖冲;朱衍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创维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00 | 分类号: | H04N5/00;H05K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胡朝阳;孙洁敏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顶盒 立式 底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顶盒,尤其涉及一种机顶盒立式底座。
背景技术
随着数字电视技术越来越趋于成熟,使得具有模数转换功能的数字信号接收机(机顶盒)成了千家万户不可缺少的产品。目前,大多数机顶盒使用时的摆放方式以卧式为主,这样对普通家庭有限的桌面摆放面积产生很大的挑战。如果能够使机顶盒既可水平放置,又可稳固的竖立放置,则可大大提高用户的选择性。
现有技术中也有几种立式机顶盒底座,底座直接套在机器外面进行固定,如底盘式和垫脚式底座。底盘式是利用托盘的方式把机器套在底盘上从而实现其站立。脚垫式是在机顶盒的侧面设计两个或者四个支脚,整机装配后可使机器站立。上述现有的设计方案于使用中存在以下缺陷:1.底座需要占据的摆放面积较大;2.底座平面与桌面直接进行接触,在有一面不平整的情况下机器摆放就很难保证稳定;3.由于底座是直接套在机器上在装拆的过程中难免会碰伤机器表面的油漆层,造成油漆脱落,影响外观效果;4.体积较大的底座也会给包装运输带来不必要的空间浪费;5.一种底座只能配有限的结构,很难实现通用化,标准化。
因此,如何使机顶盒的摆放方式多样化,个性化,同时增大其有效散热面积是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是提出一种机顶盒立式底座。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机顶盒立式底座包括:两个分开设置在底座底面的支撑凸块,一设置在底座向上伸出的基体上的凹槽,一从凹槽中部伸出的锥形连接轴,和设置在机顶盒侧边,与连接轴配合的套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底座采用塑胶材料一体注塑成型。其连接轴圆周面上均匀分布有楔键,该楔键与套筒为渐变过盈配合。所述凹槽的开口尺寸大于机顶盒的厚度,以便与各种机顶盒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机顶盒立式底座具有下述优点:
1、机顶盒直立稳固,占据空间少,并不会对机顶盒外观造成擦伤;
2、通用性强,可以做成标准件,与多种规格的机顶盒配合使用。
3、结构简单,灵活性强,当底座拆卸下来后,可使得机顶盒平放。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使用本实用新型使机顶盒立式摆放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机顶盒底座基于三点确定一平面的原理,在三点的支撑下保持机器平稳站立。如图1和图2所示,底座4包括两个分开设置在其底面的支撑凸块3和6,一设置在底座向上伸出的基体上的凹槽10,一从凹槽中部伸出的锥形连接轴5,该连接轴的圆周面上均匀分布有楔键9;和设置在机顶盒侧边,与连接轴5配合的套筒2。凹槽10的开口尺寸与机顶盒的厚度匹配,也可以稍大一些,以便与多种厚度的机顶盒配合。
安装时,将底座4凹槽10中伸出的锥形连接轴5用力推进固定在机顶盒1侧边上的套筒2中,依靠连接轴5上的楔键9和套筒孔8的渐变过盈配合,使底座4和套筒2相互楔紧,即使在机顶盒搬动时底座4也不容易脱落。底座4与机顶盒1成垂直位置牢固固定。拆卸时稍微用力就可轻松地将连接轴5从套筒2中拔出。然后利用机顶盒侧边一侧作为支撑点7并结合底座4上的两个支撑凸块3和6就可以使机顶盒位于立式摆放,如图3所示。机顶盒1上的支撑点7可以加强成耐磨凸起部。
套筒2外端可以设置一凸台,该凸台在安装拆些的过程中使底座4的凹槽10底部和机顶盒1外表面之间留有足够大的间隙,即避免了对机顶盒1表面的划伤,又提高了机顶盒的散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大特点是通用性很强,底座4和套筒2可以设计成相关联的一套标准件,在有立式需求的新产品开发中,只需要在机顶盒壳体侧面预留出套筒2的安装孔,就可以安装底座4,利用三点一面的原理轻松的使机顶盒站立起来。当机顶盒1水平放置时则不需要安装底座4。此时,安装在机顶盒上安装的套筒2可以用橡胶盖堵上孔8,当需要使机顶盒站立时,再将橡胶盖从孔8中拔出即可,安装拆卸均方便快捷,不影响外观。
以上实施例仅为举例说明,而非起限制作用。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后附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创维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创维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14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控制装置、终端装置及通信系统
- 下一篇:蜂窝系统中改进的上行链路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