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通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61314.1 | 申请日: | 2009-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5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林珍;卢继亮;江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H04B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 通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通信装置,尤其是关于一种可以实现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便携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在手机等便携通信装置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作为便携通信装置的必要元件之一扬声器,被寄予越来越高的要求。
同时,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技术是最近几年飞速发展的一种新兴技术,由Sony、Philips和Nokia提出,它使得两个电子通信装置直接可以进行短程的通信,工作在13.56MHz频段,工作距离几个厘米。典型的NFC通信装置除了芯片本身完成非接触通信的接口和协议外,还需要额外的NFC天线和供电装置。其中供电装置为NFC模块提供电能。NFC天线用于实现在通信过程中通信信号的接收和/或发射。源于消费者在近场空间内对电子装置之间的数据交换的迫切需求,NFC模块对应亦成为便携式通信装置的必要元件之一。
为了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电声器件逐步向超小超薄方向发展。在现有技术的便携通信装置中,需要同时具备近场通信,较佳的声音还原品质等特别要求,那么对应的便携通信装置需要同时配备近场通信模块及扬声器。
针对以上要求,如何在满足电声器件向超小超薄方向发展的同时,又能满足便携通信装置近场通信需求,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请参阅图1,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关一种便携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便携通信装置1是一手机,其包括一NFC模块11及一扬声器15。
所述NFC模块11包括一电池111、一NFC芯片113及一NFC天线115。所述NFC芯片113接收所述电池111的电能对应工作。所述NFC天线115与外界通信系统对应实现数据传输。所述NFC芯片113对应对通过NFC天线115所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所述扬声器15实现通信过程中电声信号的处理。
在上述便携通信装置1中,所述NFC通信模块11和扬声器15是彼此相互独立的单元,其在功能上和结构上分别独立,故,所述便携通信装置1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以收容所述NFC通信模块11和所述扬声器15,如此使得所述便携通信装置1整体体积较大,整个结构设计亦不够紧凑,不利于实现便携通信装置的轻薄化。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便携通信装置整体体积较大,结构不够紧凑及不利于实现整体轻薄化的问题,提供一种整体体积小,结构紧凑且利于实现整体轻薄化的便携通信装置实为必要。
一种便携通信装置,包括一近场通信模块、一电声转换模块,所述近场通信模块包括一近场通信天线,所述近场通信天线与所述电声转换模块是一体的。
作为上述便携通信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所述近场通信天线是形成在所述电声转换模块的电镀层。
作为上述便携通信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所述近场通信天线是由铝箔材、铜、银、金及铅材质中的任意一种制得。
作为上述便携通信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所述电声转换模块包括相互卡合的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及一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围成的收容空间内。
作为上述便携通信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近场通信天线形成在所述电声转换模块的外表面。
作为上述便携通信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近场通信天线形成在所述第二外壳内表面。
作为上述便携通信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近场通信天线形成在所述发声单元外表面。
作为上述便携通信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便携通信装置还包括一客户识别模块及一电池,所述电池同时为所述近场通信模块、所述电声转换模块及所述客户识别模块供电。
作为上述便携通信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近场通信模块还包括一近场通信芯片,所述近场通信芯片一端与所述电池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近场通信天线电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通信装置将所述进场通信模块的近场通信天线设置在所述电声转换模块上,使得所述近场通信天线与所述电声转换模块集成在一起,减少元件数目,同时合理利用整个便携通信装置内部空间,避免空间浪费,且有利于实现所述便携通信装置的整体轻薄化发展。同时,因为元件数目减少,减小体积,结构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图1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一种便携通信装置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便携通信装置一较佳实施方式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电声转换模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电声转换模块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便携通信装置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电声转换模块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未经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13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