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颗粒成型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60892.3 | 申请日: | 200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20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潘碧绦;菅永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4 | 分类号: | B01J2/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颗粒 成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颗粒成型机。
背景技术
现有实际生产中很多工艺以球形颗粒作为基础原料,例如合金熔炼中,球形颗粒是实现压铸工艺中间歇式熔炼环节的基础,粒度均一的球形颗粒有利于实现不破坏真空条件下地自动设备连续给料,提高合金铸造产品的生产效率。
现有的颗粒成型技术主要包括喷雾、离心、振荡等技术,但均不能满足现有技术的发展。例如技术最简单的离心技术的成品率非常低,同时颗粒一般不容易隔绝,对于合金等易氧化、污染的很多物料并不合适。应用较广泛的喷雾技术较好的一般是用盐粒做为成粒核心,在高气压、高水压或超声波的容器中雾化,后于水或油冷却介质中成型,利用相界面的温差来加速收缩,但此方法一般会引入杂质,成品率较低,一般只有70%左右,且制备的颗粒粒径较小,一般只适合制备粒径在60目以下的颗粒。制备的颗粒质量较好的振荡技术一般是将颗粒母液直接引入滴液装置,通过抛出机构振荡成型,在保护气中冷却成丸,但由于其成型完全依赖于振荡后滴出的液滴在保护气中自重的表面张力,应用范围狭窄,一般适用于熔点较低(300℃以下)、密度较小和表面张力相对低(450dyen/cm)的物料的颗粒形成,同时此技术颗粒成型的成品率也不高,不能满足现有技术的发展;同时颗粒的大小不可控,成型的颗粒粒径不均一,不利于后续的生产;且此技术的工艺复杂、设备成本较高,不利于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颗粒成型机制备成型颗粒的成品率不高、颗粒粒径不均一及工艺、设备成本高的缺点,提供一种颗粒成型的成品率高、颗粒粒径标准均一、质量好且成本较低的颗粒成型机,包括真空系统,及位于真空系统中的熔化装置、滴液装置、球化成型装置及收集装置;
熔化装置包括将原料熔融为颗粒母液的容器及位于容器外围给容器加热的加热装置,其中,熔化装置位于滴液装置上方;
滴液装置包括一出口及分散颗粒母液的气体入口,其中,气体入口位于出口处或出口的上方;
球化成型器包括螺旋管,其中,螺旋管的一端与滴液装置的出口连接,螺旋管位于气体入口的下方;
收集装置位于螺旋管的另一端下方,用于收集成型颗粒。
本实用新型的颗粒成型机简单易实现,大量节约了设备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旋管实现液体的自由下落及很好的利用液体自身的表面张力收缩成型颗粒,制备的颗粒成型较好,不仅球形度高,而且颗粒表面光洁度,成品率高,颗粒成型率在80%以上。且本实用新型的颗粒成型机制备的颗粒粒径控制较好,颗粒粒径均一,误差保持在±5mm以内,符合高工艺要求。且本实用新型的颗粒成型机能防止外界空气、各种介质等对颗粒的污染,制备的颗粒更纯,质量更高,在制备极易氧化的合金颗粒时,颗粒的合金成分质量也能达到95%以上,为后续生产高质量产品提供了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颗粒成型机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附图1,本实用新型的颗粒成型机包括真空系统1,及位于真空系统1中的熔化装置2、滴液装置3、球化成型装置4及收集装置5。
真空系统1为保证整个操作过程在真空条件下进行,防止外界对颗粒材料的污染,特别是对熔融态的颗粒母液的污染,提高制备的颗粒的质量,例如可以通过与真空系统1连接的真空泵11实现对系统的换气抽真空。
其中,熔化装置2包括将原料熔融为颗粒母液的容器21及位于容器外围给容器加热的加热装置22,熔化装置2位于滴液装置3上方,可以是正上方,也可以不是正上方,主要能将熔化装置2的颗粒母液引入滴液装置3中即可,引入的方式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各种方式,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简单的翻转容器21直接将颗粒母液倾倒入滴液装置3中,方法简单易实现。
容器21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各种盛装溶液的仪器,对于不同的颗粒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容器21,例如对于合金可以采用常用冶炼的坩埚,容器21的形状本实用新型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08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辊式造粒机的辊子偏心机构
- 下一篇:一体式复合双膜滤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