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抽油机减速箱放油防盗除杂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57625.0 | 申请日: | 2009-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66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洋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F04B47/00;E21B4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吕爱萍 |
地址: | 473132 河南省南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油机 减速 箱放油 防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动箱体配套件技术领域,是一种抽油机减速箱放油防盗除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开采中的抽油机,其传动机构中的减速箱为多付齿轮啮合传动,为了操作省力,换挡平稳,减少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减速箱内一般注有润滑机油,对传动件进行润滑、散热。而且,在减速箱的运行过程中,由于其传动构件之间的摩擦,会产生较多的金属粉末或铁屑等杂质,并悬浮在润滑机油中,促使传动构件的磨损,缩短其使用寿命。特别是在出现传动构件断裂碎块或小型构件脱落时,随润滑机油循环进入传动构件之间,容易导致恶性事故的发生。另外,由于抽油机处在野外工作,加之减速箱放油丝堵大都暴露在箱体外部,因而拆卸放油丝堵盗取机油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油田的正常生产,甚至造成油井井口设备的整体性毁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避免随意开启减速箱放油孔,防止盗油,保证减速箱和机油清洁及安全的抽油机减速箱放油防盗除杂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装置是由放油丝堵、防盗导流管、磁力组件组成,其中,放油丝堵与箱体的放油孔螺纹连接,其伸进减速箱壳体内的尾端设有盲孔,盲孔内通过螺纹连接有磁力除杂组件,防盗导流管位于减速箱壳体放油孔部位,并与减速箱壳体焊接连接。
所述防盗导流管的排油口为斜口状。
所述磁力除杂组件是由导磁护套和装在导磁护套内的磁性件组成。
所述磁性件采用空心磁石。
按照上述方案制成的抽油机减速箱放油防盗除杂装置,特别适用于野外作业的抽油机减速箱的配套,也可用于野外作业的变速箱,其有益效果为:
(1)通过磁力除杂组件的设置,可不断地清理润滑油中由于传动件运转所产生的铁屑末等杂质,使减速箱体内的润滑油始终保持清洁状态,从而减少传动构件的磨损,延长传动构件的使用寿命和润滑油的更换周期,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2)当减速箱体内传动构件出现断裂或者小的零件脱落时,也可被吸附在磁力除杂组件上,从而避免构件碎块或者小的脱落零件重新进入传动构件之间造成恶性事故的发生。
(3)防盗导流管的设置,必须由专用的长臂套筒扳手才能卸开放油丝堵,进行换油工作,保证减速箱和润滑机油的安全,从而提高了防盗效果。且防盗导流管采用斜度开口结构,在减速箱换油作业时作为出油孔使用,能够避免换油作业时润滑油洒落污染土地,从而实现换油作业无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的抽油机减速箱放油防盗除杂装置,包括放油丝堵3、防盗导流管2和磁力除杂组件,其中,放油丝堵3与减速箱壳体1的放油孔螺纹连接,用于减速箱壳体1内润滑油的更换排放。放油丝堵3伸进减速箱壳体内的尾端设有带螺纹的盲孔,盲孔内通过螺纹连接有磁力除杂组件。防盗导流管2焊接在减速箱壳体1的放油孔部位,并采用斜口状结构的排油口,用以避免排放润滑油时的洒落和地面的污染,也利于保持减速箱壳体1表面的清洁。另外,在更换润滑油时,必须使用专用的加长套筒扳手,才能进行放油丝堵3的拆卸和放油,由此防止盗油者从减速箱的放油孔实施盗油。所述磁力除杂组件是由导磁护套4和装在导磁护套4内的磁性件5组成,该磁性件5可采用空心磁石,这样,可使磁力线分布的更加均匀,而且还可以沿磁性护套4外部均匀吸附杂质,增大杂质吸附量。在减速箱运行过程中,通过该组件的磁力作用,可将减速箱润滑油中的铁屑等杂质较为牢固的吸附在磁力除杂组件的表面,使润滑油始终保持清洁状态,并由此减少减速箱内传动件的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也能相应延长润滑油的更换周期。另外,当减速箱体1内的传动构件出现断裂或者小的零件脱落时,也可被吸附在磁力除杂组件上,从而避免构件碎块或者小的脱落零件重新进入传动构件之间而造成恶性事故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洋,未经刘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576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