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诱捕水下生物的容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56963.2 | 申请日: | 2009-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5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胡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新 |
主分类号: | A01K97/02 | 分类号: | A01K97/02;A01K85/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6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诱捕 水下 生物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诱鱼、捕鱼、养鱼(包括虾、螃蟹及其他生物)的容器,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诱捕水下生物的容器。
背景技术:
古往今来,人们都把钓鱼、虾等生物看作为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虽然垂钓的目地不相同,但培养高雅的情趣是完全一致的。钓鱼使人心情舒畅,情绪稳定,精神饱满,有助于提高生活情趣,活跃各种生理功能,是保持心理健康卫生,防止抑郁症、精神沮丧及焦急、暴躁等不良情绪的好方法。而好的钓具则是钓鱼技巧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诱鱼,鱼饵筐等是不可缺少的钓具。传统的鱼饵筐采用金属材料制作,长期浸泡在水中很容易锈蚀,使用寿命短,而且金属材料制成的鱼饵筐不易引起鱼、虾等生物的注意,达不到诱惑鱼、虾等生物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诱捕水下生物的容器,它结构简单,不易锈蚀,可长期使用,延长了鱼饵筐的使用寿命,它在水中会自动发光或反光,引起各种生物的注意,达到诱捕的目的。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是由浸塑层1、金属丝2和反光层3组成,浸塑层1均匀地设置在金属丝2的外侧,反光层3设置在浸塑层1的外侧。
所述的浸塑层1是由塑料、荧光材料及其它材料混合制成;它不易老化、抗氧化、防盐碱、耐腐蚀,可长期使用。因为浸塑层1中含有荧光材料,所以本实用新型置入水后经阳光照射便会自动储藏能量,当光线较暗时就会自动发光,因此达到诱鱼的目的。
所述的浸塑层1也可以为喷塑层。
反光层3为数个反光条组成,白天有阳光时,荧光粉所发出的光不能达到诱惑生物的目的,此时,反光层3可以反射光线,达到诱惑生物的目的;光线较暗时,荧光材料发出的光可以诱惑生物,所以,本实用新型可以白天、黑夜不间断的达到诱捕水下生物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不易锈蚀,可长期使用,延长了鱼饵筐的使用寿命,它在水中会自动发光或反光,引起各种生物的注意,达到诱捕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四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参照图1-2,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是由浸塑层1、金属丝2和反光层3组成,浸塑层1均匀地设置在金属丝2的外侧,反光层3设置在浸塑层1的外侧。
所述的浸塑层1是由塑料、荧光材料及其它材料混合制成;它不易老化、抗氧化、防盐碱、耐腐蚀,可长期使用。因为浸塑层1中含有荧光材料,所以本实用新型置入水后经阳光照射便会自动储藏能量,当光线较暗时就会自动发光,因此达到诱鱼的目的。
所述的浸塑层1也可以为喷塑层。
反光层3为数个反光条组成,白天有阳光时,荧光粉所发出的光不能达到诱惑生物的目的,此时,反光层3可以反射光线,达到诱惑生物的目的;光线较暗时,荧光材料发出的光可以诱惑生物,所以,本实用新型可以白天、黑夜不间断的达到诱捕水下生物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二:参照图3,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还可以由金属丝2、反光层3、塑料层4和荧光层5组成,塑料层4均匀设置在金属丝2的外侧,荧光层5紧密设置在塑料层4的外侧,反光层3设置在荧光层5的外侧。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参照图4,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还可以由荧光层5、塑料层6和反光层3组成,荧光层5设置在塑料层6的外侧,反光层3设置在荧光层5的外侧。
具体实施方式四:参照图5,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由塑料层7和反光层3组成,反光层3设置在塑料层7的外侧。
所述的塑料层7是由塑料和荧光材料混合制成。
本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简单,不易锈蚀,可长期使用,延长了鱼饵筐的使用寿命,它在水中会自动发光或反光,引起各种生物的注意,达到诱捕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新,未经胡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569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