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下工程通风与空调冷却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56915.3 | 申请日: | 2009-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15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缪小平;朱志平;徐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国人防工程内部环境与设备研究中心 |
| 主分类号: | F24F3/06 | 分类号: | F24F3/06;F24F13/3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陈建和 |
| 地址: | 210007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工程 通风 空调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工程通风与空调冷却装置,尤其是地下工程在通风受限条件下空调水库的冷却方法及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地下防护工程在设计时认为地下具有恒温条件,一般未给予空调的专项设计;随着地下工程面积开发利用规模的扩大,由于使用电器和通讯设备的增加,导致工程内空调热负荷急剧增大,发热量增大,地下工程的温度和湿度在夏季更会增加,工程内空调水库温度上升很快,导致原有水库的补水量无法满足水库降温要求,使得工程内的空调系统因冷却水温过高而无法正常运行。由于工程在地下,无法采用常规的地面冷却塔将空调水库的冷凝热排出,必须通过地下通风系统将冷凝热排出。但由地下工程排风机房的进、排风量很小,约为3000m3/100kw热量,一班的空调冷却塔(包括现有的蒸发冷却塔)没有办法将工程内的冷凝热排出工程外;此外,工程内的排风机房还有其它电器设备,在夏季进入的空气在工程内壁面结露,不允许直接进入新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出一种地下工程通风与空调冷却方法和装置;尤其是对地下工程的通风和采用的有源中央空调的冷却介质进行冷却的装置。冷却装置在地下,装置的进、排风量很小(约为3000m3/100kw热量)的条件下使地下工程内的相对湿度不超过70%。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地下工程通风与空调冷却装置,设有压缩机、水冷蒸发器,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构成的热泵冷却系统,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串联,第一冷凝器为风冷冷凝器,风冷冷凝器的出风口通向地下工程之外,第二冷凝器设于地下工程的进风口,设有冷冻水泵通过管道连接水冷蒸发器与空调水库,循环水泵接喷淋水至第一冷凝器。冷凝器对进风机加热工程外进入的新风,使工程内相对湿度不低于70%。压缩机、启动,压缩机将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汽首先送入风冷冷凝器,加热工程外进入的新风。
对地下工程内空调制冷系统的冷凝热散至的空调水库进行冷却,采用热泵冷却系统对空调水库进行冷却,其中热泵冷却系统的蒸发器直接对空调水库进行冷却,热泵冷却系统的冷凝器串联有两组,第一组为风冷冷凝器,风冷冷凝器的出风口通向地下工程之外;第二组冷凝器设于地下工程的进风口,加热工程外进入的新风,使工程内相对湿度不低于70%。
风冷冷凝器采用水喷淋方式通过水的蒸发方式能够带走大量热量,风冷冷凝器采用水喷淋方式通过水的蒸发方式能够带走大量热量,冷却器可以体积很小,甚至冷却器仍建造在地下,给出一个出口带走大量热湿空气即可。当工程内空调制冷系统工作时,空调系统的冷凝热至于空调水库,为了不使空调水库温度上升,采用本实用新型将工程内的压缩机、冷冻水泵、循环水泵、进、排风机启动,压缩机将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汽首先送入风冷冷凝器,加热工程外进入的新风,使工程内相对湿度不低于70%,该空气被排风机吸入蒸发冷凝器进行热湿交换,将热量排出工程外,同时冷却制冷系统的制冷剂,使其完成制冷循环。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提出一种对现有地下工程的通风和采用的有源中央空调的冷却介质进行冷却的方法和装置。冷却装置在地下,装置的进、排风量很小(约为3000m3/100kw热量)的条件下,使地下工程内的相对湿度不超过70%。有效解决目前地下工程普遍存在的使用的温度过高,冷却问题无法解决的难题,对于提高防护工程内部环境的控制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置于地下工程内的空调用冷却方法和冷却塔,其构造的原理如图1所示,地下工程通风与空调冷却装置,设有压缩机、水冷蒸发器,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构成的热泵冷却系统,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串联,第一冷凝器为风冷冷凝器,风冷冷凝器的出风口通向地下工程之外,第二冷凝器设于地下工程的进风口,设有冷冻水泵通过管道连接水冷蒸发器与空调水库,循环水泵接喷淋水至第一冷凝器。冷凝器对进风机加热工程外进入的新风,如使工程内相对湿度不低于70%。压缩机、启动,压缩机将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汽首先送入风冷冷凝器,加热工程外进入的新风。
设定第二组冷凝器的散热面积使工程内部相对湿度不低于70%,在这个湿度条件下,使得地下工程的空调效率更高。且适合于人体。可通过湿度传感器控制湿度的指示进行调节设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国人防工程内部环境与设备研究中心,未经全国人防工程内部环境与设备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569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