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56307.2 | 申请日: | 2009-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29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龚艳;周立新;张宁华;傅锡敏;吴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05B9/04 | 分类号: | B05B9/04;B05B15/06;B05B15/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何朝旭;沈良菊 |
| 地址: | 2100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走式喷杆 喷雾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药液喷洒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喷雾机,属于植保机械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植保机械装置中,有多种用于旱作大田及温室大棚药液喷洒的小型喷雾机,但大多是依靠人力背负或其它人力、机动底盘运载进行作业及转移,其作业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喷射部件均为单喷头或多喷头组合式喷枪,喷枪的喷洒均匀性较喷杆的喷洒均匀性要低。旱作大田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及化学除草用的喷杆式喷雾机均为大型机具,如大型悬挂式或牵引式喷杆喷雾机,这些大型机动喷杆喷雾机的药液容量一般为400~3000L,喷幅可达18~34m,只适用于规模化种植的旱作大田。由于所述机型的体积及转弯半径均较大,因而容易大面积的碾压、损伤作物,造成产量损失,尤其是在较小规模的旱作大田及温室大棚里机具不能通行,因而无法进行田间作业和转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小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技术方案,使动力系统分配合理,结构简单,作业效率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小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固定安装有液泵、发动机和药箱,机架底部设有行走机构,机架后部设有连接座,连接座上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喷杆支架,喷杆支架上固定有喷杆,喷杆上设有若干喷头,喷杆、液泵和药箱之间经管路相连接;发动机的输出轴一路与液泵的输入轴传动连接,另一路经减速机构、主离合器与行走机构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利用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分别带动液泵和行走机构工作,实现了自行走和喷雾工作只需要一台原动机即可实现。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结构简单,动力分配合理,解决了作业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是一种轻便、灵活、便于田间行走及转移的高效率植保机械,可广泛用于各种大田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如棉花、小麦、蔬菜等;亦可用于大棚温室灭虫、化学锄草及城市环保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喷杆支架可由右支架、左支架和中间支架组成,中间支架与连接座相连,右支架、左支架分别从中间支架两端铰接在中间支架上;喷杆包括分别与液泵出口相连的右喷杆、左喷杆和中间喷杆,右喷杆、左喷杆、中间喷杆一一对应固定在右支架、左支架和中间支架上。该技术方案使得喷杆可以折叠,在喷洒药液时,将喷杆支架展开,使右支架、中间支架、左支架接续成较大幅宽,相应的喷杆随着支架的动作而动作,边前进边喷洒,获得较大覆盖面积;当机具需要田间转移时,可将右支架、左支架分别绕铰接点转动,使得右支架、左支架折叠到与中间支架叠合的位置收起,使该装置的宽度最小,转移更加方便。
为保证右支架、左支架展开和折叠时,能够稳定在相应位置,所述右支架和中间支架之间、左支架和中间支架之间分别设有弹簧,所述各弹簧的两个端点和相应的铰接点之间呈三角形布置;右支架、左支架的端头与中间支架的端部之间为相互对应的限位面,当右支架、左支架转动到与中间支架相平行时,所述限位面相对应接触;支架张开或折叠时,弹簧处于张紧状态。当右支架、左支架折叠时,弹簧可保持一定的张紧力,使得右、左支架可稳定地保持在折叠状态;当右、左支架转过180°到达限位位置时,各弹簧的两个端点和相应的铰接点之间仍呈三角形布置,右支架、左支架展开转动到与中间支架相平行时,所述限位面相对应接触,弹簧依旧处于张紧状态,可使右支架、左支架保持在展开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小型喷杆可折叠的喷雾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小型喷杆可折叠的喷雾机的A向视图。
图3为图1中小型喷杆可折叠的喷雾机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小型喷杆可折叠的喷雾机的B向局部视图。
图5为中间支架与左支架铰接位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C-C向视图。
图中,1机架,2液泵,3药箱,4连接座,5中间支架,6左支架,7喷头,8左喷杆,9弹簧,10中间喷杆,11右支架,12右喷杆,13限位面,14销轴,15发动机,16减速机构,17后轮,18前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未经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563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