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金融票据安全传递系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55746.1 | 申请日: | 200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83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龚益民;齐夏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F19/00 | 分类号: | G07F19/00;B42D15/1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16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融 票据 安全 传递 系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融票据安全传递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全球金融活动的活跃得益于安全高效的支付手段,这其中,支票的作用功不可没,它携带方便,且具有授权补记等功能,在支票工具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成为我国最普遍使用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之一。近年来,虽然电子支付等新型支付工具发展迅速,但支票仍是重要的信用支付工具。据统计,在我国2006年支票的年签发量为11.7亿笔,金额达208万亿元,随着我国企业和个人诚信系统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支票的使用必然将大面积普及。到2006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在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河北、深圳六省(市)试点运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六省(市)之间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签发的支票可以互通使用,支票也终于可以“行走全国”了。以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为支撑,支票的普及使用在科技进步中再一次受到大力推动。但是,支票等金融票据在广泛使用中也伴随着一些问题的存在,一是安全问题:传统票据的鉴别依据主要是比对印鉴,而目前扫描、电脑刻章等技术高度发达,印鉴被伪造、变造的可能性很大,银行也难以辨别。因此,金融票据诈骗案件屡打不绝。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每年因票据诈骗而损失的资金多达四五十亿。二是效率问题: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实现了支票影像的快速传递,支付密码的使用保障了票据的安全,但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签发支票时需要手工抄写,票据信息在各类商业银行业务系统中需要手工录入和人工识别,由于人工签写,书写的不规范、不清楚会给银行的操作人员带来了不少识别的困难,而对票据印鉴的检验更需要浪费不少时间。如果印鉴不符、大小写不符、书写不清楚或者书写错误等,都将导致退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捷、方便、准确度高、且具有防伪功能的基于支付密码和汉信码的金融票据安全传递系统装置。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融票据安全传递系统装置,、包括设置在票据用户处的票据加密套印装置,设置在接受票据场所的票据自动录入装置和设置在银行票据结算中心的票据自动鉴别装置,所述票据加密套印装置、票据自动录入装置和票据自动鉴别装置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所述票据加密套印装置包括支付密码器、带汉信码生成程序的计算机和打印设备;所述票据自动录入装置包括图像录入设备和带图像处理程序及汉信码解码程序的计算机;所述票据自动鉴别装置包括用于支付密码核验的板卡和具有用于贮存客户信息的数据库及票据真伪鉴别程序的计算机。
所述带汉信码生成程序的计算机根据支付密码器生成的支付密码和票据票面信息生成汉信码。
所述打印设备把生成的汉信码和票面信息按约定格式套印在空白票据上。
一种使用金融票据安全传递系统装置打印的金融票据,所述金融票据的票面上打印有根据支付密码和该票据的票面信息生成的汉信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557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双速电动机真空电磁起动器
- 下一篇:刨刀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