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体动能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55712.2 | 申请日: | 200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11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思菡;路俊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思菡;南京中兴特种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32 | 分类号: | H02J7/3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夏平 |
地址: | 21001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体 动能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电池,尤其是一种利用人在运动时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给电池充电,将摆动的能量进行转化的充电电池,具体地说是一种人体动能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数码相机等随身电子产品所使用的电池普遍使用固定电源充电,而且需要经常充电与更换电池,既带来使用的不便,又不利环保,当电池没电又没有充电电源时候,手机、数码相机等随身电子设备便无法使用。
人体动能电池是利用人在运动时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给电池充电,将摆动的能量进行转化的充电电池。在手表的自动上链机芯中已有成熟运用,自动上链机芯可以将摆动的能量转换为手表的机械能,那么同样也可以转换为充电电池的电能。经过文献检索,发现如下专利也是将人体动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
《人体动能电池》,申请人:徐文启
申请(专利)号:03213059.7
该技术的问题在于,将磁铁棒置于线圈护筒内,磁铁棒的运动始终不能从线圈护筒中抽出或从外部插入护筒,则线圈内磁通量变化率极小,根据楞次定律,这种技术将难以产生可输出的稳定电流。该技术实用性不高,不能满足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人体动能电池技术存在磁通量变化率过小、实用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不用固定电源充电,不需要更换电池,手机、数码相机等随身电子设备的电池可以带在身上随着人体的运动随时进行充电,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使用的人体动能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人体动能电池,它包括有充电电池、壳体、线圈、永磁铁和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充电电池、线圈、永磁铁和整流电路均位于壳体内,充电电池安装在壳体的一端,在永磁铁的磁力线范围内设有可摆动的并能切割磁力线的线圈,线圈的两端与整流电路的对应输入端连接,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充电电池的充电电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转轴,转轴固定在壳体内,线圈与转轴连接,在永磁铁的磁力线范围内形成摆动结构并切割磁力线。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为磁屏蔽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人体携带动能电池运动时,线圈在永磁铁N(S)极附近围绕转轴做往复摆动切割磁感线,在线圈内产生感应电流,经整流电路把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向充电电池充电,由充电电池向随身电子设备供电。它具有无需固定电源充电、无需更换电池、节能环保、使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流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人体动能电池,它包括有充电电池1、壳体2、线圈4、永磁铁5和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充电电池1、线圈4、永磁铁5和整流电路均位于壳体2内,充电电池1安装在壳体2的一端,在永磁铁5的磁力线范围内设有可摆动的并能切割磁力线的线圈4,线圈4的两端与整流电路的对应输入端连接,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充电电池1的充电电极连接。所述的的壳体2为磁屏蔽壳体。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人体动能电池,它包括充电电池1、壳体2、转轴3、线圈4、两永磁铁5和整流电路,所述的壳体以磁屏蔽壳体为例,充电电池1、转轴3、线圈4、两永磁铁5和整流电路都位于磁屏蔽壳体2内,磁屏蔽壳体2为中间具有隔板的长方形盒体,充电电池1位于隔板一侧的腔体内,两永磁铁5和转轴3位于隔板另一侧腔体内,两永磁铁5位于隔板另一侧腔体的两对角,两块永磁铁5的N极和S极相对,转轴3位于该腔体中部,转轴3可带动线圈在两永磁铁5的磁场范围内形成摆动结构并切割磁力线,转轴3的摆臂上安装线圈4,线圈4两端与整流电路的对应输入端连接,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充电电池1的充电电极连接。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一种人体动能电池,它包括充电电池1、壳体2、转轴3、线圈4、永磁铁5和整流电路,所述的壳体以磁屏蔽壳体为例,充电电池1、转轴3、线圈4、永磁铁5和整流电路都位于磁屏蔽壳体2内,磁屏蔽壳体2为中间具有隔板的长方形盒体,充电电池1位于隔板一侧的腔体内,永磁铁5和转轴3位于隔板另一侧腔体内,永磁铁5位于隔板另一侧腔体远离充电电池1的一端,转轴3位于该腔体靠近充电电池1的一端,转轴3可带动线圈在永磁铁5的磁场范围内形成摆动结构并切割磁力线,转轴3的摆臂上安装线圈4,线圈4两端与整流电路的对应输入端连接,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充电电池1的充电电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思菡;南京中兴特种软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刘思菡;南京中兴特种软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557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转子式马达
- 下一篇:一种充电电流自适应的蓄电池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