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乘员气囊安装单元的拉压测试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55681.0 | 申请日: | 200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3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孙真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新泉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N3/08;G01N3/3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朱小杰 |
地址: | 2130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乘员 气囊 安装 单元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新型涉及乘员气囊安装单元的测试装置,特别的涉及其安装单元塑料件机械性能的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气囊作为车身被动安全性的辅助配置,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当汽车与障碍物碰撞后,称为一次碰撞,乘员与车内构件发生碰撞,称为二次碰撞,而对于乘员来说二次碰撞才是直接致命的伤害,而气囊在一次碰撞后、二次碰撞前迅速打开一个充满气体的气垫,使乘员因惯性而移动时“扑在气垫上”,从而缓和乘员受到的冲击并吸收碰撞能量,减轻乘员的受伤害程度。
安全气囊的保护原理是:当汽车遭受一定碰撞力量以后,气囊系统就会引发某种类似小剂量炸药爆炸的化学反应,隐藏在车内的安全气囊就在瞬间充气弹出,在乘员的身体与车内设备碰撞之前起到铺垫作用,减轻身体所受冲击力,从而达到减轻乘员伤害的效果。
如今的气囊都安装在汽车仪表板内部,当发生碰撞后气囊单元将冲破汽车内饰仪表板,迅速打开充气提供保护功能。因此气囊的有效及时打开关系到气是否真正能够起到保护作用,这就需要精确测量气囊的安装单元的受力极限,以保证当发生一定程度的碰撞后气囊能够冲出汽车仪表面板。另一方面,为了在正常车辆使用中不发生气囊意外爆出事故,也需要对气安装单元的机械性能进行精确的测试。
实用新型内容
本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能够对乘员气囊安装单元进行有效机械性能测试的测试装置。
本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乘员气囊安装单元的拉压测试装置,具有吊拉组件或者加压组件,具有用来夹持气囊安装单元的上模压块和下模压块,上、下模压块之间具有结合面,且结合面的形状与气囊安装单元的夹持部位一致,下模压块下面设有底板,上、下模压块和底板通过螺栓连接,底板下方设有固定连接到拉压驱动设备的固定件。
上述吊拉组件包括用来与拉压驱动设备连接的第一连接柱、与第一连接柱卡接的吊拉座、与吊拉座卡接的拉板,上述吊拉座的上表面设有能够与第一连接柱配合卡接的第一卡槽,吊拉座的两侧设有贯通的能够与拉板配合的第二卡槽。
上述加压组件包括用来与拉压驱动设备连接的第二连接柱和与第二连接柱螺纹可调连接的加压块。
上述底板下方的固定件包括连接到拉压驱动设备上的第三连接柱和固定在底板上的第三卡槽。
上述底板的下方还设有用来支承底板的工字型槽钢。
上述上模压块的下表面密布凸起的凸块。
上述加压组件的加压块的作用面具有圆弧面。
本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新型采用上、下模块对受测试气囊安装单元进行夹持,上、下模块结合面具有与气囊安装单元相同的形状,能够保证测试过程气囊安装单元的可靠固定和受力平衡,本新型还具有连接到拉压驱动设备的连接件,有效利用标准设备进行精确测量,即保证了测试的可靠性同时避免了使用专门测量设备的成本开支。
2、本新型吊拉组件的各个零件之间都采用卡接方式进行连接,吊拉作用力为上下方向,能够有效的实现吊拉测试,同时吊拉组件可以灵活分拆方便使用,尤其是吊拉组件的拉板与气囊安装单元的安装孔配合是通过压迫气囊安装单元的塑料件变型实现,当拉板与安装孔配合后只有通过分拆吊拉组件,才能在不破坏气囊安装单元塑料件的情况下松开配合。
3、本新型加压组件的加压块与气囊安装单元的接触面具有圆弧面,能够更好的模拟气囊充气爆出时对气囊安装单元仪表面板的冲击力,使得测试的结果更具有可信性。
附图说明
图1本新型加装吊拉组件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
图3-1为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吊拉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新型加装加压组件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图5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新型加装吊拉组件安装到拉压驱动设备上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和图2,本新型乘员气囊安装单元的拉压测试装置具有上模压块1、下模压块2和底板,上述上、下模压块之间的结合面具有与受夹持气囊安装单元100弧面一致的形状,上、下模压块和底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上模压块1的中部具有贯通的第一空腔11,下模压块2的中部具有贯通的第二空腔22(见图3),上述第一空腔用来容纳气囊安装单元的中部气囊部分,第二空腔用来给加压测试中气囊的爆开提供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新泉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新泉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556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