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不回血输液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55541.3 | 申请日: | 2009-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7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徐争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丝利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20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回血 输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输液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一次性输液器,尤其是一种能自动防止回血的输液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医用输液器是输液瓶高悬在支架上,进气针连接进气管、出液针、输液管、滴壶、输液针而成,空气从进气管、进气针进入输液瓶,维持瓶内压力和外界大气压平衡,将输液瓶高悬在支架上,以保证一定的高位压,使药液不断流入人体,但当药液输完或者输液瓶高度不够时,输液管内压力低于人体血压时,就会造成回血,若血液在针头及输液管中凝固,便需更换输液器,再次扎针,这给临床使用带来很大的不便,严重时还会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目前公开了一种不回血输液器(99203580.5),该装置只针对当药液滴完时发生回血的情况,但没有解决其它由于输液管内压低于人体血压而产生的回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防止血液回流的一次性不回血输液器。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如下:
一种不回血输液器,由药液瓶(1)、进液针头(2)、进气管(3)、滴壶(4)、调节器(6)、过滤器(9)和出液针头(7)组成,上述各装置由输液管顺序连接,在滴壶至出液针头之间设有不回血控制器(8)。不回血控制器由进液口(10)、上挡板(11)、圆球(12)、下挡板(13)、出液口(14)以及外壳(15)组成,其中上挡板和下挡板设于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外壳腔体内,圆球设于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圆球的密度为0.9~2.0g/cm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防止血液回流的一次性不回血输液器,有效防止了回血的发生,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不回血输液控制器可拆卸,可和目前输液器配套使用,也可直接植入传统输液器中整体使用,结构简单,使用方法灵活,价格低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不回血输液器整体工作示意图。
图2是不回血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不回血控制器剖面图。
图4是不回血控制器底部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使用本实用新型时,药液经进液口流入,进液口的液压大于出液口,此时,圆球紧贴下挡板,药液经挡板空隙自由流出,能完成正常输液。
当进液口的液压小于出液口时,此时圆球紧贴上挡板处,将进样口堵塞,从而保持输液管内一定的液压,使血液不致倒流,防止了回血的发生。
实施例1
不回血控制器安置在调节器和过滤器之间;其整体结构由外壳(15)、漏斗状上挡板(11)、圆球(12)、楔形下挡板(13)、进液口(10)、出液口(14)组成;圆球密度为0.95g/cm3,上挡板设计为漏斗状,其最大内径大于圆球的直经,最小内径小于圆球的直径,下挡板设计为平均分布4个楔形挡片,中空,中空部分直径小于圆球直径;进液口和出液口设有能和调节器输液管过滤器输液管和匹配的接口,以方便拆卸。
实施例2
一种不回血输液器,由药液瓶(1)、进液针头(2)、进气管(3)、滴壶(4)、调节器(6)、过滤器(9)和出液针头(7)组成,上述各装置由输液管(5)顺序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滴壶(4)至出液针头(7)之间设有不回血控制器(8)。不回血控制器(8)由进液口(10)、上挡板(11)、圆球(12)、下挡板(13)、出液口(14)以及外壳(15)组成,其中上挡板(11)和下挡板(13)设于进液口(10)和出液口(14)之间外壳腔体内,圆球(12)设于上挡板(11)和下挡板(13)之间。圆球(12)的密度为0.9~2.0g/c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丝利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丝利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555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