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54999.7 | 申请日: | 2009-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69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广兴;崔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22 | 分类号: | H02K1/22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445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力发电机 转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机转子,具体为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
背景技术
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为绕线式结构,三相绕组引出线一般通过电缆线从转子轴端部的轴孔引出与滑环联接,轴孔由转子轴向盲孔和开于转子轴圆柱面上且与转子轴向盲孔相通的斜孔构成。三相电缆引出线是变频器与转子间双向能量流动的重要部件,因此,它在轴孔内的可靠性设计直接关系到风力发电机组的可靠运行。
电缆线在轴孔内的固定结构通常如图1所示,电缆线入斜孔段套有电缆护套,由于三相电缆引出线承受着交流电流带来的热应力,高转速产生的离心力,因此,电缆线在轴孔内难免有移动,电机经较长一段时期运行后,就会出现电缆线在轴孔拐角处(即斜孔和转子轴向盲孔相交形成的交线棱位于盲孔出口侧的部分交线棱)磨损而发生接地故障,甚至出现连同电缆护套、电缆线一起磨损而发生接地故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的三相绕组引出电缆线易磨损而发生接地故障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以克服现有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包括转子轴、转子三相绕组,转子轴端部开有轴孔,轴孔由转子轴向盲孔和开于转子轴圆柱面上且与转子轴向盲孔相通的斜孔构成,斜孔和转子轴向盲孔相交处形成轴孔拐角处,在转子轴向盲孔内套有由绝缘材料制成的轴孔护套,轴孔护套圆周开设三个均布的且与斜孔位置对应的腰圆孔或圆孔,三相绕组引出线通过电缆线经斜孔、轴孔护套上的腰圆孔或圆孔、轴孔护套,从转子轴端部的轴孔引出,轴孔护套在转子轴向盲孔内的位置应保证其上的腰圆孔或圆孔位于轴孔拐角处的盲孔底部一侧,使得当电缆线穿过腰圆孔或圆孔时,电缆线与轴孔护套相接触(即不与轴孔内壁特别是轴孔拐角处接触)。这样可将电缆线在轴孔内的拐弯前移,就可避免轴孔拐角处对电缆线的磨损,避免接地故障的发生。由于轴孔护套是绝缘材料制成的,电缆线即使与轴孔护套之间有磨损,也不会因此引起接地故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通过在转子轴端部的轴孔内增设轴孔护套并确定轴孔护套在轴孔(转子轴向盲孔)内的合适位置,可有效地避免引出电缆线磨损接地故障的发生。其结构设计合理、新颖、巧妙,效果显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结构也可用于绕线式异步发电机和同步发电机。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轴孔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左视图;
图5为图3的A向斜视图;
图中:1-轴孔,2-电缆线,3-电缆护套,4-转子轴,5-轴孔护套,6-轴孔拐角处。
具体实施方式
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包括转子轴4、转子三相绕组,转子轴4端部开有轴孔1,轴孔1由转子轴向盲孔和开于转子轴圆柱面上且与转子轴向盲孔相通的斜孔构成,斜孔和转子轴向盲孔相交处形成轴孔拐角处6,在转子轴向盲孔内套有由绝缘材料制成的轴孔护套5,轴孔护套5圆周开设三个均布的且与斜孔位置对应的腰圆孔或圆孔,三相绕组引出线通过电缆线2经斜孔、轴孔护套上的腰圆孔或圆孔、轴孔护套5,从转子轴端部的轴孔引出,轴孔护套5在转子轴向盲孔内的位置应保证其上的腰圆孔或圆孔位于轴孔拐角处6的盲孔底部一侧,使得当电缆线2穿过腰圆孔或圆孔时,电缆线2与轴孔护套5相接触(即不与轴孔内壁特别是轴孔拐角处接触)。具体实施时,确定轴孔护套的位置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腰圆孔的宽度(即腰圆孔两侧半圆的直径)、长度或圆孔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斜孔的直径,此时需将腰圆孔或圆孔的中心线向盲孔底部方向移动,使腰圆孔或圆孔位于轴孔拐角处6的盲孔底部一侧,使得当电缆线2穿过腰圆孔或圆孔时,电缆线2与轴孔护套5相接触;二是腰圆孔的宽度、长度或圆孔的直径小于斜孔的直径,此时,使腰圆孔或圆孔的中心线与斜孔的中心线重叠,即可保证腰圆孔或圆孔位于轴孔拐角处6的盲孔底部一侧,使得当电缆线2穿过腰圆孔或圆孔时,电缆线2与轴孔护套5相接触,或者为了保险起见,将腰圆孔或圆孔的中心线略向盲孔底部方向移动。具体实施时,像现有产品一样,电缆线2入斜孔段也套有电缆护套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549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杂式传感器网络移动节点自适应定位方法
- 下一篇:一种卤素含量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