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作直筒炼锌坩埚的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52930.0 | 申请日: | 200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00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赵继璞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继璞 |
主分类号: | B28B1/00 | 分类号: | B28B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3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作 直筒炼锌 坩埚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作直筒炼锌坩埚的模具,适用于硅酸盐行业中的耐火陶瓷的制作。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炼锌坩埚的生产方法有两种:1、机械挤压法,虽然生产效率高,但是容易使产品出现轴向裂纹;2、手工捏制法,缺点是在制作过程中分三次成型,容易出现径向开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作直筒炼锌坩埚的模具。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是由底模(1)、内模、支撑环(3)三部分组成,如图1、图2所示,底模(1)的断面结构呈倒梯型状,底模(1)的底部与侧壁的夹角设置为110-120度角,侧壁的高度设置为100mm,底模(1)的底部的宽度设置为200mm,两个侧壁在高处之间的间距设置为280mm,底模(1)的长度设置为1600mm;如图3-10所示,内模由两个内模A(2.1)、两个内模B(2.2)、一个内模C(2.3)五部分组成,内模为长圆型,断面形状为两侧为半圆形、中间为长方形,居中的为内模C(2.3),内模C(2.3)的上方和下方为内模B(2.2),内模C(2.3)的左侧和右侧为内模A(2.1),内模A(2.1)共设置为两块,内模(2.1)A是断面一侧为弧形、一侧为平面的的长板,内模(2.1)A的宽度为一侧设置为310-330mm、另一侧设置为300-320mm,内模A(2.1)的长度设置为1600-1700mm;内模B(2.2)共设置为两块,内模B(2.2)是断面一侧为弧形、一侧为矩形的长板,内模B(2.2)的宽度为一侧设置为80-100mm、另一侧设置为100-120mm,内模B(2.2)的长度设置为1600mm;内模C(2.3)的断面为长方形的长板,内模C(2.3)宽度为一侧设置为100-150mm、另一侧设置为70-120mm,内模C(2.3)的长度设置为1600mm;支撑环(3)断面的的形状与直筒炼锌坩埚本体的断面形状一致、支撑环(3)的内径与内模的外径相吻合。
利用本实用新型制作直筒炼锌坩埚本体的过称为:首先采用手工包括手摔、手捏的方式在底模(1)设置一层耐火泥料,并割出规定形状,再在底模(1)的两端各设置一个支撑环(3),把组合成型好的内模的两端设置在支撑环(3)的内孔中,整个内模固定在底模(1)的上方,最后在内模的周围用人工把耐火泥料围满,沿支撑环(3)的外沿把多余的泥料去除,定型后将内模A(2.1)、内模B(2.2)、内模C(2.3)一一从中抽出,即可制作出完整的坩埚本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本实用新型制作的坩埚本体密度大、不易开裂、投资小、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值得市场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底模(1)的实施例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底模(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内模的实施例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内模的实施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内模A(2.1)的实施例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内模A(2.1)的实施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内模B(2.2)的实施例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内模B(2.2)的实施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内模C(2.3)的实施例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内模C(2.3)的实施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支撑环(3)的实施例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模(1)、内模A(2.1)、内模B(2.2)、内模C(2.3)、支撑环(3)。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继璞,未经赵继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529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灌封机的真空定量灌装设备
- 下一篇:随车起重机伸缩臂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