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底盘和车身校正实训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52369.6 | 申请日: | 200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15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优耐特汽车电控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5/02 | 分类号: | G09B2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底盘 车身 校正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教学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底盘教学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底盘和车身系统是汽车机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结构、工作原理、检修流程和维护保养要求等都较为特殊。当前,在汽车服务行业全面掌握汽车转向系统技术特点和检测维护要求的技术人才较为缺乏,劳动与交通部门开展技术等级评定与考核也很难涉及到这些方面。目前,在教学环节中,汽车底盘和车身装置相对于固定不动,从而使得在学生观摩实践中,不能形象的将底盘系统和车身框架进行转角和距离调整,现有技术中的这种教学设备不能模拟出实车的地盘和车身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使得教学的形象性、实况模拟性较差,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职业教育方面对汽车电控助力转向系统的教学模式仍处于光靠老师讲解理论知识的阶段上,和实车维修仍然有很大的差异。
综上,目前市场上缺乏一种在适用在汽车底盘和车身领域能够较好模拟出其运行状况的的教学设备,这成为教学实训设备的技术瓶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底盘和车身校正实训,开放式的台架可直观了解汽车底盘和车身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车身框架和底盘系统间通过铰接点和可调丝杆,能够调整车身的车轮轴向距离或转向的角度,易于教学,提高了教学的形象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底盘和车身校正实训设备,包括底盘系统和车身框架,底盘系统包括车轮,前桥和后桥,所述底盘系统上设置有转向系统,所述车轮的上部设置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的上部设置有车身框架,所述减震器和所述车身框架之间设置有能够活动调节所述减震器和所述车身框架间距的装置,调整该装置能够改变车身框架的车轮轴向距离或转向的角度。
所述减震器和所述车身框架之间为铰接连接。
所述能够活动调节二者间距的装置为丝杆结构。
所述车轮中一个前轮减震器的上部设置的铰接点为一个,该铰接点与所述车身框架的连接为一个内拉丝杆和一个外拉丝杆,调节内拉丝杆或外拉丝杆来实现调整车身框架转向的角度。
所述一个车轮中前轮减震器的上部设置的铰接点为二个,分别是内铰点和外铰点,内铰点与所述车身框架的连接为一个内拉丝杆,外点与所述车身框架的连接为一个外拉丝杆,调节内拉丝杆或外拉丝杆来实现调整车身框架转向的角度。
所述底盘系统上设置有套装结构,该套装结构能够改变车轮轴向距离。
所述车轮中一个后轮减震器和所述车身框架的连接方式为铰接方式,
所述车身框架和所述后轮减震器上的铰接点之间连接有丝杆,调整该丝杆能够改变车身框架的车轮轴向间距离。
所述底盘系统上设置有底盘调节丝杆,旋转该丝杆能够改变底盘的车轮轴向间距离。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不受外部环境限制,能够随时实时进行汽车底盘和车身系统的教学实验。
2.多处应用铰接点和可调丝杆,能够调整车身的车轮轴向距离或转向的角度,易于教学,提高了教学的形象性。
3.应用铰接点,方便了设备的拆卸和安装,同时转角的范围较大。
4.底盘系统上的套装结构,既不降低整体的强度,又能在车轮轴向方向改变距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框架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4所示:1-底盘系统,11-车轮,2-减震器,3-前铰点,3a-外铰点,3-内铰点,31-内拉丝杆,32-外拉丝杆,4-车身框架,5-转向系统,6-轴距铰点,7-后铰点,8-车身丝杆,9-套装结构,10-底盘调节丝杆。
注:在附图2-4中,所示附图均是上下对称,部分标记未明确示出,可参看对称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底盘和车身校正实训设备,包括底盘系统和车身框架,底盘系统包括车轮,前桥和后桥,所述底盘系统上设置有转向系统,所述车轮的上部设置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的上部设置有车身框架,所述减震器和所述车身框架之间设置有能够活动调节所述减震器和所述车身框架间距的装置,调整该装置能够改变车身框架的车轮轴向距离或转向的角度。
所述减震器和所述车身框架之间为铰接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优耐特汽车电控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优耐特汽车电控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523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