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频器输入、输出端子混合结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51978.X | 申请日: | 200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7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韩永清;李韧;王鹏飞;杨勇;张永麟;张耀军;王永强;邱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诺尔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1/00 | 分类号: | H02M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刘英兰 |
地址: | 300381 天津市西***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频器 输入 输出 端子 混合结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频器端子结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变频器输入、输出端子混合结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通用的变频器输入、输出端子结构装置中,普遍存在的结构方式一般为普通长端子排列加电弧隔离板,或吊篮端子配合短端子加装电弧隔离板的结构,前者的结构对于进线、出线比较固定,引线方式不够灵活,后者的结构方式过分考虑了灵活性,但是没有考虑实用性;首先,变频器的进线一般比较固定,所以,也采用吊篮端子配合短端子的方式略显多余,成本相比过高。
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应用简便、灵活性高的用于变频器输入、输出端子结构装置,是该领域技术人员应着手解决的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功耗低,性能可靠的用于变频器输入、输出端子结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频器输入、输出端子混合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混合结构装置由普通长端子、普通短端子、电弧隔离板和吊篮端子连接构成;所述混合结构装置中的普通长端子并列排放,两两之间加电弧隔离板,普通短端子和吊篮端子结合使用作为一组端子,并列排放,两两之间加装电弧隔离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混合结构装置充分利用实际应用的经验,构思巧妙,布局合理,有效减少该装置成本;体积小,节能降耗,性能可靠,有很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沿B-B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1普通长端子,2普通短端子,3电弧隔离板,4吊篮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详述如下: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装置由普通长端子1、普通短端子2、电弧隔离板3和吊篮端子4连接构成;所述混合结构装置中的普通长端子1并列排放,两两之间加电弧隔离板3,普通短端子2和吊篮端子4结合使用作为一组端子,并列排放,两两之间加装电弧隔离板3。
工作原理:如图1-图3所示,图1中的靠左的三个端子为普通长端子排列,两两之间加装电弧隔离板,由于进线一般比较固定,这种方式一般用于进线端;图1中的靠右边的三个端子结构为普通短端子和吊篮端子配合,两两之间加装电弧隔离板,一般用于出线端,充分考虑到用户的使用的灵活性。
图2、图3分别为普通短端子与吊篮端子结合端子和普通长端子的剖面示意图。
上述参照实例对该变频器输入、输出端子混合结构装置进行详细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下的变化和修改,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诺尔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诺尔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519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2M 用于交流和交流之间、交流和直流之间、或直流和直流之间的转换以及用于与电源或类似的供电系统一起使用的设备;直流或交流输入功率至浪涌输出功率的转换;以及它们的控制或调节
H02M1-00 变换装置的零部件
H02M1-02 .专用于在静态变换器内的放电管产生栅极控制电压或引燃极控制电压的电路
H02M1-06 .非导电气体放电管或等效的半导体器件的专用电路,例如闸流管、晶闸管的专用电路
H02M1-08 .为静态变换器中的半导体器件产生控制电压的专用电路
H02M1-10 .具有能任意地用不同种类的电流向负载供电的变换装置的设备,例如用交流或直流
H02M1-12 .减少交流输入或输出谐波成分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