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向夹紧的眼镜架铰链构造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250775.9 | 申请日: | 2009-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2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梁悦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悦灿 |
| 主分类号: | G02C5/00 | 分类号: | G02C5/00;G02C5/22;G02C5/10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高凤荣 |
| 地址: | 中国香港沙田火炭坳背***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单向 夹紧 眼镜架 铰链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眼镜的铰链构造,尤其涉及一种单向夹紧的眼镜架铰链构造。
背景技术
一般的眼镜架铰链是于侧杆以及眼镜臂之间设有凹铰以及配合凹铰的凸铰,再于两者之间螺锁贯穿一螺丝作为转动轴心的构造,如TW专利证书号数第M243664号「眼镜结构的改良」新型专利案的图1所示。
前述凹铰配合相互吻合的凸铰的传统构造,是以凹铰的凹槽与凸铰的插接部配合,再以一支螺丝贯穿两者的中心,借此令凸铰以及凹铰得以绕着作为轴心的螺丝作相对的转动。由于镜框是以铰链与眼镜臂结合,加上在使用时眼镜臂不能够松动,所以凹铰与凸铰之间的配合需要保持适当的摩擦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凹槽周围的壁面强度不能够太过于刚性,如此才能够在螺丝螺锁时,借由适当外力的作用将凹槽的壁面压向插接部夹紧以产生摩擦力。
为了符合前述的构造作用,所有的凹铰都是具有上、下两片体而于中间形成凹槽的构造,以凸铰的插接部插于插槽,再以螺丝贯穿两者锁紧,当收紧螺丝时便将两片体向内拉动而夹紧插接部,产生转动的摩擦力。
综合前述对现有铰链构造的描述可以归纳出,传统的眼镜架铰链结构存在以下缺点:
一、由于构造需要设置一支垂直贯穿的螺丝,所以在铰链的顶面以及底面一定会看到螺丝头以及螺丝尾露出,在视觉呈现上不够美观。
二、由于凹铰的两片体需要借由螺丝的拉力才能够压紧凸铰,因此凹铰的形状无法设为任意的外形,而只能采取圆柱形态的设计。凹铰与眼镜臂之间仅以上、下端的圆周外侧相连,于中间必须形成凹槽,以使螺丝收紧时两片体能够向内弯曲变形以压紧凸铰。此外,两片体的厚度亦不能设计为太厚的形态,否则螺丝的拉力就不足以令两片体变形夹紧凸铰,因此传统的铰链的厚度无法做得太宽,否则就没有合适相配的铰链构造可用。
实用新型内容
由于现有眼镜架的铰链受限于构造的不足,使得除了在铰链顶、底两端会露出螺丝以外,外形亦受限制而难以作新颖的设计。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向夹紧的眼镜架铰链构造,其能够自由设计外形的铰链以提升眼镜设计师设计的自由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技术方案是:
一种单向夹紧的眼镜架铰链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侧杆,形成一接头,于该接头的中间开设一朝后并朝内开口的凹槽,对应该凹槽的下方于该接头的底部垂直贯穿一锁孔;
一眼镜臂,对应该凹槽于前端形成一插接部,以该插接部插设于该凹槽内,对应该锁孔的正上方于该插接部的底面形成一锥槽;
一单向紧迫件,螺栓的形态并且螺锁于该接头的锁孔内,于单向紧迫件的顶端形成一尖锥形状,以该尖锥形状抵靠于该眼镜臂的锥槽,令该插接部朝上紧靠于该凹槽顶部的壁面。
前述的单向夹紧的眼镜架铰链构造,其中凹槽是扁平的孔槽,所述插接部是水平的板体而设置于该凹槽内,所述锥槽是圆锥形的凹槽,所述尖锥形状是圆锥形的形状。
前述的单向夹紧的眼镜架铰链构造,其中侧杆是杆体,所述接头形成于该侧杆的后端部,并且为圆珠的形状。
前述的单向夹紧的眼镜架铰链构造,其中侧杆是直立设置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杆体,所述接头的周围轮廓是星形并且形成于该侧板的后端,所述眼镜臂是接续该侧杆形状的板状杆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向夹紧的眼镜架铰链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眼镜臂,是于前端部形成一接头,于该接头的中间形成一圆柱形状,对应该圆柱形状的中间,于该接头拦腰开设一方孔状的凹槽,对应该凹槽的下方,于该圆柱形状底部垂直贯穿一锁孔;
一侧杆,对应该凹槽形成一插接部,该插接部是圆碟的形状并插设于该凹槽内,对应该锁孔的正上方于该插接部的底面形成一锥槽;
一单向紧迫件,是螺栓的形态并且螺锁于该接头的锁孔内,于单向紧迫件的顶端形成一尖锥形状,以该尖锥形状抵靠于该眼镜臂的锥槽,令该插接部朝上紧靠于该凹槽顶部的壁面。
本实用新型是改进现有眼镜架铰链紧迫眼镜臂的手段,现有的紧迫方式是以螺丝锁紧凹铰的两片体,以两片体夹紧凸铰的插接部,借此提供眼镜臂转动时的摩擦力以避免松动。相较于现有铰链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借由单向紧迫件,以单向的方式将眼镜臂的插接部朝上顶靠,将插接部推压于凹槽顶部的壁面而产生摩擦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悦灿,未经梁悦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507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