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辙机用起动片和速动片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250572.X | 申请日: | 2009-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49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周月香;居荫忠;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铁路信号工厂 |
| 主分类号: | B61L5/06 | 分类号: | B61L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96 | 代理人: | 刘淑芬 |
| 地址: | 3003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辙机 起动 速动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辙机,特别是涉及一种转辙机上使用的起动片和速动片。
背景技术
转辙机是道岔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用于转换锁闭道岔尖轨或心轨,表示监督联锁区内道岔尖轨或心轨的位置和状态。其中起动片1、速动片为转辙机上的起动和快速转换机构,在转辙机解锁过程中,速动爪上的滚轮沿起动片1上的起动槽斜面上升,解锁后,转辙机正常转换(道岔)阶段,滚轮在速动片上滚动,转辙机转换到位后,速动爪脱离开速动片,快速落下达到快速切断电机电源及接通表示电路的目的。
如图1所示,现有ZD6转辙机的速动片宽度较窄,由于整机内空间有限及结构原理等原因,起动片1不能减少宽度尺寸,除去速动片2的倒角及结构公差积累,使得组装后滚轮3在速动片2上接触宽度4只有3mm左右,由于接触面小,很容易磨损,使滚轮滚动不好,滚轮有磨出一圈凹槽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起动片1、速动片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起动片11和速动片,以增大滚轮在速动片上的滚动接触面。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辙机用起动片,其特征在于:起动片主体宽度不变,与速动片接触面外缘的圆弧部分内凹,形成凸台5和凹边(51),使起动片外径圆盘宽度a减小。
一种转辙机用速动片,其特征在于:速动片主体宽度不变,在与起动片接触面外缘的圆弧部分外凸,形成凸边6,使速动片外径圆盘宽度c加大。
一种转辙机用起动片与速动片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使用前述的起动片和速动片进行组装,所述起动片11的凸台的高度b7等于所述速动片12的凸边的高度d,所述起动片11的凸台外径L8等于所述速动片12的凸边内径L10。
进一步,速动片12与滚轮3的接触面宽度4为3-7mm,最佳为6mm。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速动片外缘设置凸边使外径加宽,增大滚轮在速动片上的滚动接触面,可达到6mm左右,起动片外缘内凹,即可保证起动片的起动接触面,这种结构设计使滚轮与速动片接触面加宽,接触面变大,减少磨损,转换过程中滚轮滚动平稳,同时也保证滚轮在起动片上的起动接触面,启动平稳。
附图说明
图1现有ZD6转辙机的起动片、速动片组装结构
图2a是改进后起动片结构主视图
图2b是图2a的剖视图
图3a是改进后速动片结构主视图
图3b是图3a的剖视图
图4是改进后起动片、速动片组装结构
其中:
1、起动片 2、速动片
3、滚轮 4、滚轮在速动片上接触宽度
5、凸台 51、凹边
6、凸边 7、凸台的高度b
8、凸台外径L 9、凸边的高度d
10、凸边内径L 11、改进后的起动片
12、改进后的速动片 13、起动片外径圆盘宽度a
14、速动片外径圆盘宽度c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3、4所示,起动片11和速动片12设计成凹、凸边配合结构,速动片12设置凸边6使外径加宽,增大滚轮3在速动片上的滚动接触宽度4,可达到6mm左右,起动片11设置凹边51即可保证起动片的起动接触面,其中起动片11的凸台的高度b等于所述速动片12的凸边的高度d,所述起动片11的凸台外径L(8)等于所述速动片12的凸边内径L(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铁路信号工厂,未经天津铁路信号工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505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
- 下一篇:耐高温干式潜水电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