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行程控制开度指示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50502.4 | 申请日: | 2009-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2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 发明(设计)人: | 曹式录;刘其昌;高洪庆;赵光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埃柯特阀门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37/00 | 分类号: | F16K3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96 | 代理人: | 刘淑芬 |
| 地址: | 30024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程 控制 指示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程控制开度指示机构,尤其是一种阀门控制装置所用的行程控制开度指示机构。
技术背景
目前,阀门控制装置所用的行程控制开度指示机构多为采用单一表盘形式,中央用一颗螺丝锁固,箱体与隔离板用螺丝固定,尤其是指示机构的框架一般是由各支架板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因现场环境复杂,这些螺丝经常松动,导致刻度盘转动,使指针脱离正确指示位置,甚至于指示机构各部件连接错位或脱离接触,不仅导致出现指示错误,甚至引起功能失效;设有四个微动开关,不仅使整个机构体积较大,调试方法复杂,增加故障的发生几率,还增加了现场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方便、性能可靠的电动执行机构行程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行程控制开度指示机构,包括指针轴,垫板,电位器,刻度盘,刻度盘支架垫板,上凸轮,下凸轮,指针电位器齿轮,双联微动开关,行程组合齿轮和结构框体构成,其中,所述双联微动开关的上端设有刻度盘支架,所述刻度盘支架与所述刻度盘固接;所述指针轴从下而上依次穿过所述垫板的通孔、所述上凸轮,所述下凸轮的中心通孔和所述刻度盘的中心通孔后与指针固接,所述电位器与所述电位器齿轮相连接,所述指针轴与所述行程组合齿轮固接,所述电位器齿轮与所述行程组合齿轮啮合,所述电位器齿轮和所述行程组合齿轮设置在结构框体内,所述结构框体截面为长方形,采用一次铸造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减少了体积、操作方便、性能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中:
1.结构框体 8.上凸轮
2.垫板 9.下凸轮
3.指针轴 10.凸轮垫
4.电位器 11.电位器齿轮
5.刻度盘 12.双联微动开关
6.刻度盘支架 13.行程组合齿轮
7.指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执行机构行程控制装置,包括指针轴3,结构框体1和垫板2,安装在垫板2上的电位器4和双联微动开关12,上凸轮8、下凸轮9,刻度盘5;刻度盘支架6安装在双联微动开关12的上端,刻度盘支架6与所述刻度盘5固接;指针轴3从下而上依次穿过垫板2的通孔、上、下凸轮(8、9)的中心通孔和刻度盘5的中心通孔后与指针7固接,所述指针7与所述刻度盘盘面相配合使用;上、下凸轮(8、9)通过紧固螺丝固接在指针轴3上,上凸轮8、下凸轮9之间以及下凸轮9与隔板2设有凸轮垫10,上凸轮8、下凸轮9的突出触点与双联微动开关13的触点接触;隔板2位于结构框体1上,电位器齿轮11和行程组合齿轮13设在结构框体1内,电位器4与电位器齿轮11相连接,指针轴3与行程组合齿轮13固接,电位器齿轮11与行程组合齿轮13啮合。
工作原理:阀门控制装置的行程输出轴的齿轮与本机构的行程组合齿轮12的下齿轮啮合,阀门控制装置工作时,带动行程输出轴,行程输出轴的齿轮旋转带动本机构的行程组合齿轮,使得行程组合齿轮13驱动指针轴3旋转,带动指针10转动,实时显示阀门开启或关闭的进程位置,同时,行程组合齿轮通过电位器齿轮11带动电位器转动轴转动,电位器4输出电信号,与电位器4相连的远程电指示装置可实时显示阀门开启或关闭的进程位置。当阀门到达完全关闭或完全开启位置时,对应的上凸轮8或下凸轮9的凸出部旋转至相应指向角度,触动对应的双联微动开关13,使阀门控制装置停止动作,阀门开启或关闭完成。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埃柯特阀门控制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埃柯特阀门控制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505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