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紧式散热器连接管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49973.3 | 申请日: | 2009-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4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梁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峻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F9/26 | 分类号: | F28F9/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旋紧式 散热器 接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配件,特别是涉及一种旋紧式散热器连接管。
背景技术
散热器作为整个采暖或加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散热器的竖管和横管之间通常采用的是氩弧焊接工艺,进行外环、内环焊接,然后对柱头外环焊接处进行多次打磨、抛光,凭打磨抛光工人的感觉和熟练程度把柱头外环焊道高出部分打磨、抛光平整。打磨后,漏水的几率会高很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同时具有较高的密闭性能的旋紧式散热器连接管。
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旋紧式散热器连接管由扣沿、紧固筒、密封圈、卡环、连接管、紧固螺帽、外密封环和内密封环构成。其中连接管为L形镀锌钢管,连接管的水平端处于横管内,且连接管的水平段与横管垂直相交,连接管的下端处于竖管的上端内并与竖管同轴心。连接管的水平端的端口处有一与连接管为一整体的扣沿,扣沿带有一圈反向的环形的凸沿。紧固螺帽、外密封环和内密封环均套在连接管的水平段上,内密封环处于扣沿和横管的内壁之间。紧固螺帽与连接管的水平段以螺纹结合。外密封环处于紧固螺帽和横管的外壁之间。距连接管的下端2cm处有一与连接管为一体的卡环。环形的橡胶质的密封圈处于所述卡环与竖管的上端之间。紧固筒为圆筒状,紧固筒的上端有与连接管的下端成动配合关系的螺纹,紧固筒的下端有与竖管以螺纹配合的孔。紧固筒套于卡环和竖管的交接处。
装配时,先将扣沿伸入横管侧壁的孔内,再在横管内、外的紧固螺帽上分别套上内密封环和外密封环,并用扳手旋紧紧固螺帽,连接管与横管之间的缝隙即被外密封环和内密封环密封。再将连接管的卡环的下表面粘上卡环,并将连接管的下端插入竖管的上口内并旋紧紧固筒,在紧固筒的上端底部的压力作用下,密封圈将卡环与竖管之间的缝隙密封。
采用上述方案,能达到以下效果:
1.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螺纹旋紧的方式连接竖管与横管,与传统的焊接方式相比,操作更简单,无需打磨,也避免了因打磨而引发漏水。
2.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橡胶圈进行密封,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不会因长时间的振动产生裂纹并导致泄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扣沿 2.紧固筒 3.密封圈 4.卡环 5.连接管 6.紧固螺帽 7.外密封环8.内密封环 9.竖管 10.横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旋紧式散热器连接管由扣沿1、紧固筒2、密封圈3、卡环4、连接管5、紧固螺帽6、外密封环7和内密封环8构成。其中连接管5为L形镀锌钢管,连接管5的水平端处于横管10内,且连接管5的水平段与横管10垂直相交,连接管5的下端处于竖管9的上端内并与竖管9同轴心。连接管5的水平端的端口处有一与连接管5为一整体的扣沿1,扣沿1带有一圈反向的环形的凸沿。紧固螺帽6、外密封环7和内密封环8均套在连接管5的水平段上,内密封环8处于扣沿1和横管10的内壁之间。紧固螺帽6与连接管5的水平段以螺纹结合。外密封环7处于紧固螺帽6和横管10的外壁之间。距连接管5的下端2cm处有一与连接管5为一体的卡环4。环形的橡胶质的密封圈3处于所述卡环4与竖管9的上端之间。紧固筒2为圆筒状,紧固筒2的上端有与连接管5的下端成动配合关系的螺纹,紧固筒2的下端有与竖管9以螺纹配合的孔。紧固筒2套于卡环4和竖管9的交接处。
装配时,先将扣沿1伸入横管10侧壁的孔内,再在横管10内、外的紧固螺帽6上分别套上内密封环8和外密封环7,并用扳手旋紧紧固螺帽6,连接管5与横管10之间的缝隙即被外密封环7和内密封环8密封。再将连接管5的卡环4的下表面粘上卡环4,并将连接管5的下端插入竖管9的上口内并旋紧紧固筒2,在紧固筒2的上端底部的压力作用下,密封圈3将卡环4与竖管9之间的缝隙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峻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峻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99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