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下机器人用自回油式浮力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48935.6 | 申请日: | 200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0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金文明;俞建成;祝普强;张艾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C11/52 | 分类号: | B63C11/5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白振宇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机器人 回油式 浮力 调节 装置 | ||
1.一种水下机器人用自回油式浮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皮囊(7)、直流电机(11)、电磁阀(13)、柱塞泵(16)、艉部端盖(24)及外皮囊(26),所述艉部端盖(24)与水下机器人筒体密封连接,外皮囊(26)安装在艉部端盖(24)的外侧;所述内皮囊(7)、直流电机(11)、电磁阀(13)及柱塞泵(16)分别安装在抽真空处理的水下机器人筒体内,由直接电机(11)驱动的柱塞泵(16)的一端通过管路与内皮囊(5)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管路与外皮囊(26)相连接,在该管路上安装有单向阀(17),在柱塞泵(16)连接内皮囊(7)的管路及单向阀(17)连接外皮囊(26)的管路之间并联连接有电磁阀(13)。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机器人用自回油式浮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艉部端盖(24)的内侧、水下机器人筒体内通过多根艉部拉杆(20)连接有固定板(9),内皮囊端盖(3)通过内皮囊套筒(4)与固定板(9)相连,所述内皮囊(7)的开口端安装在内皮囊端盖(3)上、通过内皮囊套筒(4)压紧固定,内皮囊(7)的另一端设有对其运动导向的内皮囊活塞(8)。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机器人用自回油式浮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皮囊端盖(3)的表面周向设有O型圈槽,内皮囊(7)的开口端沿径向向内延伸,该延伸部容置于所述O型圈槽内,内皮囊套筒(4)位于内皮囊(7)的外面、压紧内皮囊(7),内皮囊套筒(4)的两端分别与内皮囊端盖(3)及固定板(9)相连接;所述内皮囊活塞(8)固接于内皮囊(7)的底部、与内皮囊(7)连动,内皮囊活塞(8)的开口向外延伸并抵接于内皮囊套筒(4)的内壁。
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机器人用自回油式浮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皮囊端盖(3)上分别开有第一油口(27)及排气口(28),第一油口(27)上安装有第一可调向弯头(1),排气口(28)上设有排气阀(6)。
5.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机器人用自回油式浮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9)上安装有直流电机(11),直流电机(1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14)与柱塞泵(16)相连接。
6.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机器人用自回油式浮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皮囊活塞(8)上设有直线电位计(5)。
7.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下机器人用自回油式浮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13)通过电磁阀固定板(12)安装在固定板(9)上。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机器人用自回油式浮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皮囊(26)通过外皮囊固定件(25)固接于艉部端盖(24)上,艉部端盖(24)上开有第二油口(29),该第二油口(29)的一端与外皮囊(26)相通,另一端设有第二直通管接头(23)。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机器人用双向排油式浮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皮囊(26)的开口处沿径向向内延伸,延伸部镶嵌在艉部端盖(24)上开设的O型密封圈槽内,外皮囊固定件(25)在外皮囊(26)开口处的外部将外皮囊(26)压紧于艉部端盖(24)。
10.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机器人用自回油式浮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泵(16)上分别设有第四、五可调向弯头(21、22),单向阀(17)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六可调向弯头(18、30),电磁阀(13)上分别设有第一直通管接头(10)及第二可调向弯头(15),其中柱塞泵(16)上的第四可调向弯头(21)通过管路与位于水下机器人筒体内、第一可调向弯头(1)上方的三通管接头I(2)的第一个接头(a)连接,三通管接头I(2)的第三个接头(c)通过管路与内皮囊端盖(3)上的第一可调向弯头(1)连接,柱塞泵(16)上的第五可调向弯头(22)通过管路与单向阀(17)一端的第六可调向弯头(30)连接,单向阀(17)另一端的第三可调向弯头(18)通过管路与位于水下机器人筒体内、柱塞泵(16)上方的三通管接头II(19)的第一个接头(d)连接,三通管接头II(19)的第三个接头(f)通过管路与外皮囊(26)连接;三通管接头I(2)的第二个接头(b)通过管路与电磁阀(13)上的第一直通管接头(10)连接,电磁阀(13)上的第二可调向弯头(15)通过管路与三通管接头II(19)的第二个接头(e)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893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下作业系统集成驱动关节
- 下一篇:三浮体式海洋工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