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盘式给料机用耐磨刮料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48380.5 | 申请日: | 2009-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34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傅国辉;商宏伟;徐冬林;聂家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23/02 | 分类号: | B02C23/02 |
代理公司: | 鞍山贝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23 | 代理人: | 许冠忠 |
地址: | 114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盘 料机用 耐磨 料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矿机械设备中给料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盘式给料机用耐磨刮料器。
背景技术
在铁矿选矿厂许多球磨机给矿采用圆盘式给料机。而圆盘给料机的给料方式是:储料仓中的粉矿料靠自重沿着设在储料仓上的下矿漏子连续不断的下移,并堆积到位于下矿漏子正下方的旋转圆盘上,设在下矿漏子上的刮板下部与均匀旋转的圆盘上表面滑动接触,这样刮板就将堆积在圆盘上的粉矿料,在规定的圆盘边缘处,刮落到位于圆盘下方的输送机的运输皮带上。目前,采用的普通刮板大都是由钢板和橡胶皮带组成,此圆盘式给料机处理粉矿量一般都在30~35吨/小时以上,使用周期一般仅为30~45天。因此,此刮板存在磨损快、更换频繁,成本高的缺点。而且一旦更换不及时,圆盘上的粉矿料就会在圆盘的圆周各个方向的边缘处撒落下来,不但污染现场环境,还会对现场上的机械设备造成伤害,增加设备的维修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磨、使用周期长,能适时调整,节省人力,结构简单的圆盘式给料机用耐磨刮料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圆盘式给料机用耐磨刮料器,包括储料仓,设在此储料仓上的下矿漏子及位于此下矿漏子正下方的转动圆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下矿漏子上设有一个框架,此框架由上横梁和下横梁及分别与此上横梁和下横梁垂直连接的左滑轨和右滑轨所组成,两个弹簧导杆的两端分别与此上横梁和下横梁连接,所述的两个弹簧导杆的上部依次套有两个弹簧调整螺母、两个弹簧及弹簧底座,所述的弹簧底座与方形刮板连接,此方形刮板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的左滑轨和右滑轨滑动连接,在方形刮板的下部通过螺栓装置与挡板连接,此挡板与转动圆盘的上表面滑动连接。
所述的方形刮板为由高分子尼龙材料构成的方形刮板。
所述的挡板为由聚氨酯耐磨材料构成的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由于方形刮板采用高分子尼龙材料所以具有韧性好,耐腐蚀,抗阻燃,抗静电,自重轻等特点,而挡板用聚氨酯材料制作,具有弹性和耐磨的特点,因此由方形刮板与挡板组成的刮板装置,具有耐磨,使用周期长的优点。
2)由于方形刮板与弹簧底座及弹簧连接,保证了挡板与给料机圆盘之间的良好接触,而且挡板与方形刮板为螺栓连接,更换方便,一旦磨损只需更换挡板即可,节省了更换整套刮板的费用,
3)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减少现场其他设备被污染的概率,延长设备维修周期,在选矿行业中具有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圆盘式给料机用耐磨刮料器,包括储料仓7,设在储料仓7上的下矿漏子6及位于此下矿漏子正下方的转动圆盘9,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下矿漏子6上设有一个框架4,此框架4由上横梁4-1和下横梁4-3及分别与此上横梁4-1和下横梁4-3垂直连接的左滑轨4-4和右滑轨4-2所组成,两个弹簧导杆3的两端分别与此上横梁4-1和下横梁4-3连接,所述的两个弹簧导杆3的上部依次套有两个弹簧调整螺母2、两个弹簧1及弹簧底座11,所述的弹簧底座11与方形刮板5连接,此方形刮板5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的左滑轨4-4和右滑轨4-2滑动连接,在方形刮板5的下部通过螺栓装置8与挡板10连接,此挡板10与转动圆盘9的上表面滑动连接。
所述的方形刮板5为由高分子尼龙材料构成的方形刮板。
所述的挡板10为由聚氨酯耐磨材料构成的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圆盘式给料机用耐磨刮料器通过框架4与固定不动的储料仓7上的下矿漏子6连接,当储料仓开始供料时,位于下方的圆盘式给料机便开始工作,转动圆盘9均速转动,当挡板10的底部与转动圆盘的上表面产生相对滑动后,便将堆积在转动圆盘上的粉矿料堆积到转动圆盘边缘,直至下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集团矿业公司,未经鞍钢集团矿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83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