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工多镶块旋转组合工件外表面的夹具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48231.9 | 申请日: | 2009-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24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廷军;孙先伟;赵宏宇;褚雁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录·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Q3/12 | 分类号: | B23Q3/12 |
| 代理公司: |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21220 | 代理人: | 曲宝威 |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工 多镶块 旋转 组合 工件 外表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具,特别是一种加工多镶块旋转组合工件外表面的夹具,主要用于多个工件组合成圆筒状后对其外表面进行同步切削加工,使其拼接组合后消除断差,以提高其精度。
背景技术
有的工件在使用时,需要将多件进行组合形成筒状,对组合后的筒体外表面还有较高的精度要求或在其表面上需要加工出沟槽等,如数码相机中的镜筒组件,对该组件组合后筒体的外表面的圆度及螺旋形状轨道槽精度要求很高,并要求拼接处断差小。目前,对这类工件采用单件加工方式,不但加工麻烦,费时费力,而且组合后不可避免地出现筒体外表面精度差、拼接处断差大等现象,严重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方便、省时省力、工件精度高、加工成本低的加工多镶块旋转组合工件外表面的夹具,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加工多镶块旋转组合工件外表面的夹具,包括安装板1,安装板1的中心处与固定座2的一端相接,固定座2的另一端中心处与支撑柱5的一端相接,支撑柱5的另一端配有压紧丝母6,在固定座2的端面上圆周均匀分布有限位块3。
本实用新型的加工多镶块旋转组合工件外表面的夹具,其中所述的支撑柱5与固定座2之间为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加工多镶块旋转组合工件外表面的夹具,可将多个工件组合后同步加工,工件的加工速度快,各工件组合后其外表面的加工精度高,一致性强,拼接后无断差,同时降低了工件的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旋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去除丝母6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工件4的主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俯视示意图;
图5图1所示的A-A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5所示:1为安装板,在安装板的周边处加工有均匀分布的六个安装孔7,在安装板1的中心处通过螺栓8固定连接有固定座2,固定座2的端头插入安装板1上的止口槽内。在固定座2的中心处螺纹连接支撑柱5的一端,支撑柱5的另一端配有丝母6。在固定座2的端面上镶嵌有限位块3,限位块3为六个并在圆周上均匀分布。
如图3、4所示:4为工件,在其下部底面上加工有限位槽9,左部呈部分圆筒状,即六个可组拼成一个完整的圆筒。
使用过程如下:通过安装孔7将安装板1安装在机加工车床的旋转主轴上,六个工件4通过限位块3和限位槽9的配合组合在支撑柱5的外围,即形成筒状包围在支撑柱5的外侧。每个工件4可相对于支撑柱5沿限位块3滑动进行调整位置,合适后,利用丝母6压紧固定。装夹后可对每个工件4组成筒体后的外表面10进行同步加工,使之具有较高的加工精度,克服了每个工件单独加工的不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录·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录·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82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收缩门自动麻将桌
- 下一篇:电动机的控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