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均压屏蔽环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47872.2 | 申请日: | 200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69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葛维春;刘树新;张银山;司明起;安万洙;鞠云华;胡绍刚;蒋晓刚;宫恒宇;焦东亮;薛轶宁;刘国恩;杨旭;刘涛;邹立彦;张绍纯;夏岩峰;单明;李正林;郭夫;王程辉;王晨;梁凯;邢文红;纪玉柱;李晓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鞍山供电公司;荣信电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屏蔽 动态 无功 补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该装置应用于电力、冶金和所有影响电网电能质量的其它领域。
背景技术
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电能治理及节能装置,通过控制晶闸管的触发角可以对阻抗进行连续调节,具有增强系统输电能力,提高系统稳定性、阻尼功率振荡和抑制次同步振荡等功能。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晶闸管阀体通常要承受高电压和大电流,需采用多个晶闸管的正、反向并联,再串联来实现。目前国内普遍应用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多为单体卧式结构,由于没有均压结构,所以阀单元的对地电场的均衡性不是很好,容易出现闪络、局部放电等现象。
发明内容
为确保晶闸管阀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可靠性,需要增加均压装置,来实现对地电场的均衡性达到稳定,避免出现闪络、局部放电等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具有均压屏蔽环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由多个阀单元串联构成单相晶闸管阀组,每个阀单元包括晶闸管单元、阻容保护单元、回报单元、内部水管单元、内部走线槽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阀单元的上下两端框架的外部设有均压屏蔽环。
所述的均压屏蔽环为连续的环形结构,环形结构中间设有固定支撑梁。
所述的单相晶闸管阀组采用双塔立式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提高了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绝缘性能,使阀单元的对地电场保持均衡,避免出现闪络、局部放电等现象。
2)阀组采用双塔立式结构,占地面积小,结构紧凑,电气绝缘性能好。
3)均压屏蔽环采用环形整体式结构,防电晕效果明显加强。
附图说明
图1是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单相晶闸管阀组轴测图;
图2是均压屏蔽环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具有均压屏蔽环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由多个阀单元串联构成单相晶闸管阀组,单相晶闸管阀组采用双塔立式结构,由左右两个阀单元构成单相阀组,左右两个阀单元之间采用铜箔软连排连接。每个阀单元均由晶闸管单元1、回报板单元2、阻容保护单元3、框架单元4、内部水管单元5、走线槽单元6、均压环单元7组成。每个阀单元的上下两端框架单元4的外部设有均压屏蔽环11。需要水冷的晶闸管单元1与阻容保护单元3中的水冷电阻布置在内部水管单元5的两侧,都位于阀单元的中间;不需水冷的除水冷电阻以外的阻容保护单元3的其它器件、回报板单元2、走线槽单元6、均压环单元7都位于阀单元四周。各个单元均通过环氧玻璃丝布板与框架单元4连接。每个阀单元均通过硅橡胶绝缘子与底座8连接,单元进出水管9、地面走线槽10均固定在底座上。
见图2,均压屏蔽环11为连续的环形结构,环形结构中间设有固定支撑梁12,均压屏蔽环采用管材折弯后焊接成形,管外径在40~200mm之间,管壁厚在1~5mm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鞍山供电公司;荣信电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鞍山供电公司;荣信电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78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