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炉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47033.0 | 申请日: | 200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9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通;李鑫华;刘志锋;赵永胜;王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B1/188 | 分类号: | F24B1/188;F24B1/183;F24B1/193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慧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成型 燃料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炉,该燃烧炉使用生物质成型燃料,可用于做饭和取暖等。
背景技术
由于废弃生物质(包括秸秆、木屑、玉米杆、玉米棒等)价格便宜,来源广泛,目前仍然是广大城镇农民常用的做饭和取暖的燃料,但是由于这些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水分不容易控制,尤其是在阴雨天,这类燃料容易发霉返潮,不利于燃烧,而且这类燃料密度低、热值小,所以目前一般将其加工制成生物质成型燃料,使其优点得到充分发挥,并不降低它的燃烧效率。
专利号为ZL200620118421的专利中提供了一款生物质成型燃料炊事炉,该燃料燃烧炊事炉包括:炉子外壳、保温层、炉箅和挡火圈,保温层紧贴着炉子外壳设置,在保温层的中间开有与炉子外壳上端相通的炉膛,炉膛是一个上小下大的圆台形,炉膛的底部侧端开有与外界相通的进气口,在进气口上端的炉膛内装有炉箅,炉膛的顶端在炉子外壳内,并与炉子外壳在纵向上有一距离,在炉膛的顶端装有挡火圈,在炉膛顶端的炉子外壳的侧壁上开有一出气口,生物质成型燃料炊事炉可使生物质成型燃料充分燃烧,是用于作做饭和取暖的两用炉。但该炊事炉不具有自动排灰和装料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燃烧产生的烟气没有进行热交换,从而造成了热量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了现有燃烧炊事炉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炉,该燃烧炉具有结构可以自动排灰和装料,并且能够通过交换器和外界进行热交换,使能源得到充分利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该燃烧炉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右侧的料仓、以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外壳内部的换热器、燃烧器和装灰盒;
所述的燃烧器包括燃烧器外壳、燃烧室b、设置在燃烧室底部的炉箅、设置在燃烧室侧壁上的进气口、设置在燃烧室左侧壁上的出灰门、以及设置在燃烧室右侧壁底部的进料口,进料口与料仓相连通。所述的燃烧器外壳把燃烧室b围住,起到保温作用,所述的炉箅为一圆柱体,设置在燃烧室底部靠近进料口位置,挡住部分进料口,在圆柱体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轴向布置的通孔,通孔与燃烧室相连通,起到通风的作用。炉箅在燃烧室底部为轴向水平布置,炉箅的水平轴上装有齿轮,齿轮通过链条与固定在外壳上的电机相连,电机能够带动炉箅旋转,炉箅旋转能够推动燃料燃烧的灰,使其从出灰门掉到放置在外壳底部的装灰盒里。
燃烧室的上部与换热器的进气口相连,燃烧室的出气口穿过外壳与外界相连通。
所述的换热器为环状圆柱体,所述的换热器包括上环形空心壳、下环形空心壳、换热器外壳、内圈水管和外圈水管,上环形空心壳和下环形空心壳用换热器外壳体相连,在换热器外壳的内部布置有内圈水管和外圈水管,内圈水管和外圈水管的两端分别与上环形空心壳和下环空心壳相连通,内圈水管的各水管之间用一小隔板相连,使水管和水管之间没有空隙,外圈水管的各水管之间也用小隔板相连,水管与水管之间也没有空隙,内圈水管、外圈水管、上环形空心壳和下环形空心壳之间围成一空间,在内圈水管中沿水管轴向设置有一个豁口B,外圈水管中沿水管的轴向也设置有一个豁口C,在外壳上设置有出口A,内圈水管围成的内部空间直接和燃烧室相连,燃烧室排除的气体先到达内圈水管围成的内部空间,然后通过内圈水管上的豁口B进入内圈水管和外圈水管之间的空间,然后又通过外圈水管上的豁口C进入外圈水管和外壳体围成的空间,最后通过换热器外壳体上的出气口A流出。本实用新型以侧折引方式和水得以充分的热交换,然后从换热器外壳体上的出气口A排出,换热器外表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与暖气管相连,下面的为进水口(冷水)、上面的为出水口(热水),并使其循环,从而实现其取暖范围不再局限在放燃烧炉的房间,而是整个房子都可以采暖。
参见图1,换热器内环与炉子外壳上端相通的是炉膛,炉膛是一个长方体,炉膛底部与燃烧器的燃烧室b相通,燃烧器的中部两侧开有进气口,其下部装有炉箅,炉箅为圆柱形,炉箅的表面上开有通孔,其轴上装有齿轮,换热器的右端是与料仓相通的进料口a,左端是排灰口和挡板。在换热器的外侧壁上开有一出气口A,出气口A上还可以装有烟囱或引风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70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