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气井完井管柱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246761.X | 申请日: | 2009-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73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东;程行海;陈平;虎海宾;吴俊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17/00 | 分类号: | E21B17/00;E21B33/10;E21B47/06;E21B4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李玉明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井 管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田采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气井井下的完井管柱。
背景技术
采气井完井时对完井管柱设计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完井管柱下到位后有利于进行诱喷施工;二是正常采气生产时能对地层产出的高压气体进行节流;三是完井管柱要能否满足生产过程中地层测试的需要。
目前,有两种诱喷方法:一种方法是用低密度循环液顶替出井筒高密度压井液。即在井底形成一定的流压,依靠地层供液排出井筒低密度压井液,实现采气井自喷生产。用低密度循环液顶替的方法排液周期较长,但投入较低,完井管柱结构简单。第二种方法是注氮气举诱喷。即将氮气注入油套环空,替出井筒液体,降低井底压力,实现子喷生产。注氮气举诱喷方法的排液周期短,但投入较高,且井深不同完井管柱设计也不同。
采气井正常生产时可以通过地面油嘴或地下油嘴两种方式实现节流生产。地面油嘴施工方便,且容易检查更换油嘴,且不影响生产测试,但需要配备地面加热装置防止生产管线冻堵。井下油嘴是利用测试车将油嘴投放到井下某一位置,依靠井筒温度对油嘴加温,防止气体膨胀降温形成气水结合物冻堵管线。此种方式施工较为复杂,且影响生产测试,但维护工作量小,地面设备投入少,管理简单。
气举排液诱喷技术、井下节流油嘴技术和生产测试技术三者都是完善成熟的工艺技术,且该三项工艺技术之间的工作原理没有必然的联系,每一项技术的作业过程自成一体,同时运用到单井时,互相干扰,互相制约。由于采气井完井管柱结构的不足,三项工艺技术不能同时在一口气井上应用。
常规的采气井完井工艺,若完井管柱不加装排液气举阀,对于井深大于2000m的井则气举难度大、作业时间长,甚至无法通过气举来实现排液诱喷;若采用低密度循环液替喷则排液时间很长、施工压力高、作业成本高。加装井下油嘴后,无法通过井筒下入测试压力计到油层中部测试地层的真实资料;若先捞出井下油嘴再下入测试压力计,然后再下入井下油嘴,则测试完成后必须先捞出油嘴,再捞出压力计,然后再下入井下油嘴,才能实现正常生产,作业过程繁琐、周期长、成本投入高,且反复开关经影响测试资料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气井完井管柱,使气举排液诱喷、井下节流油嘴和生产测试能同时在一口气井上应用。克服目前的完井管柱不能同时在一口气井上实现气举排液诱喷、井下节流和生产测试技术。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气井完井管柱,主要由油管、井下截流喷嘴、上气举工作筒、下气举工作筒、压力计托筒和喇叭口组成,其特征在于:采气井完井管柱自下而上连接有喇叭口,喇叭口上部通过油管连接有压力计托筒,压力计托筒上部通过油管连接有下气举工作筒,下气举工作筒上部通过油管连接有上气举工作筒。在上气举工作筒上部的油管内固定有井下截流喷嘴。在压力计托筒内固定有油井测试压力计。
所述的压力计托筒是投捞式测试压力计托筒。
本实用新型采气井完井管柱,采用投捞式测试压力计托筒,将测试压力计固定在投捞式测试压力计托筒内并下放到油气层中部,上部有气举工作筒,能满足生产和测试的需要。在设计深度投放井下油嘴,当测试完成后,先捞出井下油嘴,再捞出压力计托筒,将油井测试压力计携带到地面,通过油井测试压力能得到油气井生产测试的各项资料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气井完井管柱,将携带有油井测试压力计的压力计托筒,先于上气举工作筒、下气举工作筒和井下油嘴下入井内,则能同时满足气举排液和井下节流的需要,同时能根据需要,适时监测井底流压、温度和底压力恢复情况。既不影响油气井正常生产,又能得到准确的地层测试资料,该管柱工作可靠,成本投入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采气井完井管柱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中,1.套管,2.油管,3.井下截流喷嘴,4.上部气举工作筒,5.下部气举工作筒,6.压力计托筒,7.喇叭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以一口采气井完井管柱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阅图1。采气井完井管柱,主要由油管2、井下截流喷嘴3、上气举工作筒4、下气举工作筒5、压力计托筒6和喇叭口7组成。油管2采用直径为73mm油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67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动力柱塞式胶囊增油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中空玻璃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