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锁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46743.1 | 申请日: | 2009-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5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泉;陈安卫;付铮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龙源电气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11/02 | 分类号: | G01R1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0 | 代理人: | 余长江 |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箱锁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系统的电能表箱锁。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公司一户一表改造工程的推进,电表的数量迅速增加,同时带来的表箱数量也成倍的增长。表箱锁和钥匙的管理成了供电部门非常头疼的事。一把钥匙管理多把锁,钥匙的数量能成倍的减少,但钥匙怕丢。钥匙一旦丢失会造成对应的多把锁需要重新更换,工作量大且浪费严重。一把钥匙对应一把锁,钥匙的数量巨大,管理和携带不便,用时难找等问题很多。如何管理大量表箱锁的问题,供电部门想尽了各种办法,但总会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电力计量箱锁管理难的问题,有效提高供电公司表箱管理水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锁,该锁的钥匙可以开多把锁,钥匙和锁可以任意匹配,从而实现钥匙的管辖范围可以任意的划分。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子锁,包括锁体和开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内包括一锁控制芯片(1),其输出端连接一控制电路(2),控制电路(2)的另一端连接锁舌(3),锁舌(3)的一端伸出锁体外,所述锁体外部设有一开锁触点(4)连接到锁体内的锁控制芯片(1);所述开锁器内包括一电源(5)与一开锁器控制芯片(6)连接,所述锁体外部设有与锁体上的开锁触点(4)对应的开锁触点(7)和若干操作按键(8),所述开锁触点(7)和若干操作按键(8)都连接在开锁器内的开锁器控制芯片(6)上。
所述开锁器还包括一用于显示开锁状态和提示信息的显示器(9)与开锁器控制芯片(6)连接。
所述锁体内的控制电路(2)为ATtiny2313V型集成电路。
所述锁体内的控制电路(2)中设有开锁码。
所述锁体外包括能够将锁体固定在电力计量箱上的固定点(10)。
所述操作按键(8)包括开机按钮、关机按钮和开锁按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锁与传统锁相比,最大特点是电子化管理。钥匙和锁之间通过通信确定是否匹配,可否打开表箱。电子锁的开锁条件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可变,可解决重新划分台区、更换承包人等情况发生时钥匙管辖表箱的范围发生变化的问题;解决了钥匙多承包人携带不便,钥匙少了怕丢,多了不好管理的难题。方便了上级对下级的突击检查和监管,杜绝了承包人加私锁阻碍检查的行为。开锁器与锁内均保存开锁记录,由系统管理软件读取,能全面了解钥匙开过那些锁和锁头有哪些钥匙开过。以保证责任的不可推卸性,有效遏止内外串联窃电。
附图说明
图1开锁器结构图
图1a为开锁器正面图
图1b为开锁器背面图
图2电子锁结构图
图3开锁器(钥匙)权限示意图
其中,1-锁控制芯片,2-控制电路,3-锁舌,4-开锁触点,5-电源,6-开锁器控制芯片,7-开锁触点,8,操作按键,9-显示器,10-固定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开锁器结构示意图,开锁器包括电源5、开锁器控制芯片6、开锁触点7、操作按键8、显示器9五部分,操作按键8包括开机按钮、关机按钮和开锁按钮。。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锁体结构示意图,锁体的结构包括控制芯片1、控制电路2、锁舌3和开锁触点4四部分,安装时可以通过锁体固定点10固定到电力计量箱体上。
开锁时首先按开锁器上操作按键8中的开机按钮,打开开锁器工作电源5,将开锁器的开锁触点7和锁体的开锁触点4对应接触好,按下开锁按钮,开锁器中的开锁器控制芯片6中存有开锁信息(即开锁码)通过开锁触点7将电源5和开锁信息传给锁控制芯片1。锁控制芯片1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判断是否满足开锁条件(即与控制电路2中所存的开锁码相同或存在包含关系),满足开锁条件就给控制电路2发送开锁的信号,控制电路2收到开锁信号后将锁舌3置到开锁位置,从而实现开锁的目的。开锁器通过显示器9现实开锁的状态和信息提示。
开锁器(钥匙)按功能划分有以下分类,见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龙源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国电龙源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67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轮胎翻新过程中的胎冠层不一致的校正
- 下一篇:一种新型薄煤层工作面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