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控性野战输液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45604.7 | 申请日: | 200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16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华;张铨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明华;张铨 |
主分类号: | A61M5/152 | 分类号: | A61M5/152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李子安 |
地址: | 351100 福建省莆田***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控性 野战 输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战场救护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控性野战输液装置。
背景技术
军队野战急救五项技术是指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通气,而战埸上导致伤员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休克,输液是救治失血性休克的最主要的方法。在火线救治伤员时,因战地条件恶劣,急救人力有限,既要保持救治的隐蔽性,还要能适合伤员的搬运及后送,因此传统的悬挂式输液方案不能适应火线救治的需要。在相关专利文献检索中,看到一些依靠弹性势能作为柔性输液袋输液的动力的专利。其中有些专利需要电源辅助,例如《新型便携式输液装置》(ZL200520124648);有些专利结构复杂、体积庞大;有些专利需要输液控制阀和莫菲氏滴管用来调控速度,例如《灾区抢救、室内外急救自动压挤输血输液盒》(ZL200520200100)、《一种新型自动输液装置》(ZL200620059179)。在上述专利技术中,不仅输液速度无法准确控制改变,输注速度无法快速提高,而且莫菲氏滴壶必须向下,对装置还有方向性要求,不适合野战恶劣条件和搬运伤员时候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战场救护及伤员搬运的可控性野战输液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控性野战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柔性输液袋加压而相对设置的底板与上压板,以及垂直设置在上压板中心位置上的加压杆,所述加压杆上移动设置有滑环,上压板与滑环之间的加压杆上设置有弹簧,滑环上相对设置有两控制杆,两控制杆分别与设置在两支架上的卡槽相连接,两支架分别设置于底板和上压板的两侧,两支架的底部分别通过螺栓与底板连接。
所述加压杆上设置有刻度标志。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拆装、携带和使用方便;
(2)除了具有便携式弹力输液器的一切特点外,可以实现相对准确的控制,改变输液速度范围,达到快速安全输液;
(3)输注装备无方向性,适用野战火线救治。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柔性输液袋; 2-底板; 3-上压板; 4-加压杆;
5-滑环; 6-弹簧; 7-控制杆; 8-支架;
9-刻度标志; 10-螺栓; 1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对柔性输液袋1加压而相对设置的底板2与上压板3以及垂直设置在上压板3中心位置上的加压杆4,所述加压杆4上移动设置有滑环5,上压板3与滑环5之间的加压杆4上设置有弹簧6,滑环5上相对设置有两控制杆7,两控制杆7分别与设置在两支架8上的卡槽11相连接,两支架8分别设置于底板2和上压板3的两侧,两支架8的底部分别通过螺栓10与底板2连接。
所述加压杆4上设置有刻度标志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加压杆4上设置有表示弹簧6压缩程度的刻度标志9。如果输注液体的粘滞度、输液管道以及留置针一定,伤员的静脉压力衡定,且输液装置与患者右心房水平,那么弹簧6压缩的程度与输注的速度成正比。输液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滑环5下压弹簧6,当弹簧6下压到位后将控制杆7卡入两侧支架8上的对应卡槽11内,弹簧6通过上压板3对柔性输液袋1施加一定的压力,并通过加压杆4上的刻度标志9读出即时输液速度。随着柔性输液袋1内的液体排空,弹簧6逐渐伸长,弹力减小,输注速度变慢。此时,可以重新通过调整滑环5和控制杆7的位置,使控制杆7与较低位置上的卡槽连接,从而压缩弹簧6,增大压力,加快输注速度。因此,当柔性袋内液体减少时,通过调节弹簧6的压力仍然可以实现快速输注。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与柔性输液袋输液出口相接的是无莫菲氏滴管的输液器,其长度、内径、材质与普通输液器相当,仅缺少莫菲氏滴管,(如无该特征输液器,可把普通输液器中莫菲氏滴管中气体排尽来替代)使用前排气后,可使整个输液通路无气体,避免了气栓危险。
当本实用新型不工作时,可放松装置两侧用于连接支架8与底板2的螺栓10,将支架8放倒于底板2的两侧,而不必完全拆开;控制杆7与滑环5以及弹簧6可以从加压杆4上取下,加压杆4与上压板3为螺纹连接,因此也可方便卸下;控制杆7、滑环5、弹簧6以及加压杆4可放置于上压板3上,上压板3放于底板2上,由此,即可将整个装置放入配套的盒子中,从而减小了体积,方便携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明华;张铨,未经陈明华;张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56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周围边缘具有接触构件的灯以及灯座
- 下一篇:人椎间盘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