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热式直立炭化炉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44817.8 | 申请日: | 2009-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01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高武军;薛选平;史剑鹏;李水峰;张峻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3/00 | 分类号: | C10B3/00;C10B53/08;C10B31/02;C10B25/22;C10B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热 直立 炭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焦生产中的炭化炉,特别涉及一种内热式直立炭化炉。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使用的直立式炭化炉生产能力最大为7.5万吨/年,投产后运行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而且年产5万吨的单体方型直立式炭化炉已经不符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2008年修订)焦化行业准入条件单炉生产能力≥7.5万吨/年的产能要求。
现在的炭化炉其炭化工艺为:由备煤工段运来的合格块煤装入炉顶煤仓,经进料口和辅助煤箱装入炭化炉内。加入炭化炉的块煤自上而下移动,与燃烧室送入的高温气体逆向接触。块煤在炭化室上部被预热;接着进入炭化室中部被加热到650℃左右,并被炭化为半焦;半焦通过炭化室下部的冷却段时,经排焦箱水夹套与炉底水封槽内产生的水蒸汽换热冷却至180℃左右,最后被推焦机推入炉底水封槽内被冷却到50℃左右,由刮焦机连续刮出后烘干。
其存在的问题和缺点主要有:
1、单炉生产能力较小,规模效益不明显。
2、炉体结构简单,服务年限短。
3、炉内上煤无闸门控制,易造成煤气溢出,炉顶高温,并污染环境。
4、排焦箱水夹套需配套水泵房和循环水池,前期投资和运行费用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特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热式直立炭化炉,具有单炉生产能力大、服务年限长、节能环保型的内热式直立炭化炉。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内热式直立炭化炉,包括炉顶煤仓1,炉顶煤仓1与辅助煤箱4相连通,辅助煤箱4与直立炭化炉炉体6相连通,直立炭化炉炉体6的下部设燃烧室8,燃烧室8进气通过管道与外部的鼓风机14相连,两侧均匀设置布气孔9,直立炭化炉炉体6的下方是排焦箱10,排焦箱10的下方是炉底水封槽11,排焦箱10与炉底水封槽11之间设置有推焦机12、刮焦机13,直立炭化炉炉体6的上部设置有集气罩15,集气罩15与上升管16、桥管17、集气槽18相连通。
所述的炉顶煤仓1与辅助煤箱4的连接处设置有电液动平板闸门2。
所述的辅助煤箱4安装有防爆装置3。
所述的直立炭化炉炉体6外部包裹有护炉铁件5,并且设置有测温孔7。
本实用新型炉顶煤仓1下方设电液动平板闸门2,有利于安全、环保,整个炉体结构合理,采用连续上煤、定时布料、水封密闭出焦,环保效果好、产量高。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详细叙述。
参照附图,一种内热式直立炭化炉,包括炉顶煤仓1,炉顶煤仓1与辅助煤箱4相连通,辅助煤箱4与直立炭化炉炉体6相连通,直立炭化炉炉体6的下部设燃烧室8,燃烧室8进气通过管道与外部的鼓风机14相连,两侧均匀设置布气孔9,直立炭化炉炉体6的下方是排焦箱10,排焦箱10的下方是炉底水封槽11,排焦箱10与炉底水封槽11之间设置有推焦机12、刮焦机13,直立炭化炉炉体6的上部设置有集气罩15,集气罩15与上升管16、桥管17、集气槽18相连通。
所述的炉顶煤仓1与辅助煤箱4的连接处设置有电液动平板闸门2。
所述的辅助煤箱4安装有防爆装置3。
直立炭化炉炉体6外部包裹有护炉铁件5,并且设置有测温孔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由备煤工段运来的合格块煤装满炉顶煤仓1,再经电液动平板闸门2和装有防爆装置3的辅助煤箱4进入直立炭化炉炉体6,根据生产工艺要求,每半小时打开电液动平板闸门2向炭化炉自动加煤一次。加入直立炭化炉炉体6的块煤自上而下移动,与燃烧室8送入的高温气体逆向接触,助燃空气是由空气风机14鼓入,直立炭化炉炉体6的上部为预热段,块煤在此段被预热到400℃左右;接着进入直立炭化炉炉体6中部的炭化段,块煤在此段被加热到650℃左右,并被炭化为半焦;半焦通过炭化室下部的冷却段时,经排焦箱10与炉底水封槽11内产生的水蒸汽换热冷却至180℃左右,最后被推焦机12推入炉底水封槽11内被冷却到50℃左右,由刮焦机13连续刮出,经烘干装置烘干后进入筛焦工段。
煤料炭化过程中产生的荒煤气与进入炭化室的高温废气混合后通过炉顶集气罩15收集,经过上升管16、桥管17后进入集气槽18。在桥管17、集气槽18处喷洒循环氨水,将120℃左右的粗煤气冷却至80℃左右。桥管17、集气槽18处的氨水焦油冷凝液通过设在集气槽18底部的管道自流回热环池。炉体上设有测温孔7,可有效的观察炉温,调节炉内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48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煤焦油生产柴油的装置
- 下一篇:一体化污水处理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