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框架式风能发电的风力驱动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43568.0 | 申请日: | 2009-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20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廖大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大中 |
主分类号: | F03D3/00 | 分类号: | F03D3/00;F03D3/06;F03D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框架 风能 发电 风力 驱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力发电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立式框架为基础并带集风导向装置的风力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200910059328.X《立式风能发电集风导向系统》公开了一种在立式框架上设集风和转动机构的技术,在立式框架上用竖放面板的方式起集风导向的作用。其缺点是集风导向板不能转动,风力过大时,集风导向板的受力成为有害于立式框架稳定的力量,因风在一定时间内总是单方向流动,则集风导向板总是浪费风能,而且浪费的风能使立式框架产生不稳定的力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一种在正常风力状态下,能集中风力和对风进行导向;在超过正常风力,风速超出最大工作风速时,过大的风力对立式框架基础设施破坏性减小,过大的风力的风能又能破利用作为发电能量,即该立式框架能承受的工作风速范围,比中国专利申请200910059328.X提供的系统工作风速范围更广的风力驱动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就是把中国专利申请200910059328.X(公开号CN101560948A)中公开的集风导向板改为带有制动装置11可转动的导风叶片组,导风叶片组的导风转轴与主转动轴转动连接,就把导风叶片组获得的过大风力的风能输送给主转动轴,即增加了主转动轴的转动力(增加了收集的风能),减少了中国专利申请200910059328.X可指的超设计能力的风力对框架的损坏作用。制动装置11对导风叶片组的制动功能是在风力小时制动装置11控制导风叶片组不转动,导风叶片组只有中国专利申请200910059328.X中的集风导向板作用;当风力太大时,制动装置11的制动力小于导风叶片组转动力,导风叶片组转动减少了对过大风力的阻力,并可收集过大风力的风能,又把设计能力以内的风力导向主风力叶片组正常工作收集风能。总之,用带有制动装置11的导风叶片组,可把过大风力的风能分给导风叶片组和主风力叶片组两部分装置利用,充分利用了过大风力的风能,又减少了过大风力对发电系统的机架即框架损坏力。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
框架式风能发电的风力驱动系统,包括机架1,机架1中间竖立的设有主转动轴2,主转动轴2从上向下设有多组主风力叶片组3,各主风力叶片组3在主转动轴2上有间隔,间隔的主转动轴2区段为主轴间隔段4,主轴间隔段4上设有单向驱动机构9,其特征在于:主风力叶片组3横向对应的机架1上设有横向导轨8;一个主风力叶片组3横向的机架1上至少设有3个或多个导风叶片组5;导风叶片组5的导风转轴6一端与主轴间隔段4的单向驱动机构9传动连接,导风转轴6另一端与机架1与机架1向外延伸出的导风架7转动连接,导风转轴6与横向导轨8滑动连接;
导风叶片组5是多张导风叶片10与一根导风转轴6连结而成的同轴转动机构;
导风转轴6上设有制动装置11。
机架1是支撑风能发电的转动叶片、转动轴、发电机等的形状固定的框架。
主转动轴2和多组主风力叶片组3是中国专利申请200910059328.X的“风叶”,也就是主要接受风力转动的装置,主转动轴2和多组主风力叶片组3在机架1中心部位。
导风转轴6与主轴间隔段4的单向驱动机构9传动连接,达到把导风叶片组5的转动能量传递给主转动轴2的目的。这是能量传递的转动。
并且导风转轴6还可以单向驱动机构9位置的主转动轴2为中心的绕主转动轴2作一定弧度的转动。这种绕主转动轴2小弧度转动是适应风力大小和方向,是引导风力的转动。即把随机变化的来风引导成一个统一方向输送给主风力叶片组3。
导风叶片10是平面或曲面。
单向驱动机构9是只能导风转轴6驱动主转动轴2,不能反向主转动轴2驱动导风转轴6的机构。
导风转轴6在横向导轨8的孔中滑动连接。
导风架7为三角形,有两个角与机架1转动连接,一个角与导风转轴6在机架1外的那一端转动连接。
导风转轴6上的制动装置11固定在导风架7或横向导轨8上,导风转轴6上的制动装置11固定在机架1上。
本发明所述的过大风力,指机架中间的主风力叶片组能承受的最大风力,超出最大风力时,主风力叶片组将受到损坏的风力为过大风力。所以过大风力是以主风力叶片组承受能力为限度的风力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大中,未经廖大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35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