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ED照明灯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41704.2 | 申请日: | 2009-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25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 发明(设计)人: | 徐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强 |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7/22;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 地址: | 21440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led 照明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LED灯作为光源的照明灯。
背景技术
目前的照明用灯一般为白炽灯或日光灯,随着大众节能环保的意识不断增强,节能灯也日益普及。白炽灯的寿命约为3000小时,节能灯的寿命约为8000小时,但两者都会存在光污染。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或绿色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指示、显示、装饰、背光源、普通照明和城市夜景等领域。
申请号为200610161132.8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照明灯具的由镀膜导光板和LED组构成的面光源,包括有导光板、LED组、反射镀膜和电源,导光板的发光面或背面上设置有导光图案,本发明的优点是:镀膜反射面反射系数高,并联LED组和恒压电源工作可靠稳定等。但是,这个LED的照明灯效率并不好,节能效果还不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LED照明灯,是导光板的透光性和光反射性能更好,达到更高的节能效率,使用寿命长、发射出来的光更柔和、更均匀、更饱满的效果更接近于自然光无频闪,亮度符合国家标准,不伤眼睛,有预防近视的效果,并更加环保。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LED照明灯,包括LED光源和底面覆有反射膜的导光板,LED光源从导光板的侧面入光,所述导光板的顶面覆有散光膜,导光板和其底面的反射膜之间还印刷有纳米导光板光学材料层,所述纳米导光板光学材料层包括阵列状排列的若干折、反射增光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LED光源为贴片式LED灯。
进一步的,所述相邻折、反射增光单元的中心之间的间距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纳米导光板光学材料层的折、反射增光单元均匀排列,各个折、反射增光单元的面积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纳米导光板光学材料层的折、反射增光单元呈渐密状阵列排列,越远离LED光源的折、反射增光单元面积越大。
进一步的,所述纳米导光板光学材料层的折、反射增光单元在导光板的底面正投影为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LED光源从导光板的一侧面或相对的两侧面入光,导光板的其余无光源入射的侧面覆有反射膜。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板上有光源入射的侧面上设置有和LED光源相应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高节能:LED灯采用直流驱动,功耗更低,点光功率转换接近100%,又采用了增强光反射的结构,从而能耗只是一般白炽灯的10%,节能灯的50%,节能效果更好;
2.寿命长:LED光源采用固体冷光源,环氧树脂封装,不存在灯丝发光易烧、热沉积、光衰等缺点,使用寿命可达6万到10万小时,比传统光源寿命长10倍以上;
3.利环保:环保效益更佳,光谱中没有紫外线和红外线,既没有热量,也没有辐射,无光污染,眩光小,不伤眼,而且废弃物可回收,没有污染不含汞元素,冷光源,可以安全触摸,属于典型的绿色照明光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带有凹槽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其中:1LED光源;2导光板;3散光膜;4折、反射增光单元;5反射膜;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本实施例的LED照明灯,包括LED光源1和导光板2,导光板是一块具有良好透光性的有机材料板,具有一定的厚度和面积。LED光源从导光板2的侧面入光,可以从导光板2的一侧入光,也可以从相对的两侧入光,本实施例的两侧入光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单侧入光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LED光源1为一列若干贴片式的LED灯。导光板上的其余几个无光源入射的侧面覆有反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强,未经徐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17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