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谷物脱粒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41575.7 | 申请日: | 2009-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0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 发明(设计)人: | 费礼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费礼青 |
| 主分类号: | A01F7/02 | 分类号: | A01F7/02;A01F12/22;A01F12/30 |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周志涛 |
| 地址: | 317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谷物 脱粒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器械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谷物脱粒机。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的发展,农业生产作为经济的第一产业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现有的技术中,虽然也有一些脱粒机,但其中一部分是高度的自动化、机械化及智能化,这些高科技产品不但重量重,而且价格显然不是一些普通的种植户所能承受的起的,而另一些比较经济的脱粒机不能一次性完全脱粒,这严重浪费了工作时限,影响工作效率,所以现在急需一种脱粒效率高,又经济实用的脱粒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脱粒效率高、成本低廉的谷物脱粒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谷物脱粒机,安装在机架上的电机通过皮带及皮带轮带动主动轴及安装在主动轴上的主动脱粒滚筒,主动轴通过皮带及皮带轮带动从动分离复脱滚筒及茎叶分离脱粒输送滚筒,在从动分离复脱滚筒与茎叶分离脱粒输送滚筒之间设置有流量调节板,流量调节板及从动分离复脱滚筒和茎叶分离脱粒输送滚筒的下部设置有谷粒与茎叶分离筛网,分离筛网下设置有一端伸入到谷粒输送管内、另一端固定在机架上的V型漏斗,在谷粒输送管内穿过有带动从动分离复脱滚筒的传动轴,传动轴上安装有谷粒输送叶片,在茎叶分离脱粒输送滚筒的外侧罩有向机架外输送茎叶的螺旋外罩。
作为优选,所述的主动轴通过皮带及皮带轮带动从动分离复脱滚筒是:主动轴通过皮带与传动轴一端上的皮带轮连接,传动轴的另一端上设置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通过与从动轴上的从动齿轮相互啮合带动从动分离复脱滚筒。
作为优选,所述的主动脱粒滚筒与从动分离复脱滚筒之间设置有输送斜板。
作为优选,所述的主动脱粒滚筒及从动分离复脱滚筒的钉板上设置有滚针及风叶,所述的茎叶分离脱粒输送滚筒的钉板上设置有滚针。
作为优选,所述的主动脱粒滚筒的外侧设置有挡盖。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脱粒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重量轻,使用安装方便,成本低廉;
3、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任何谷物的脱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脱粒机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2:
一种谷物脱粒机,安装在机架11上的电机10通过皮带101及皮带轮102带动主动轴211及安装在主动轴211上的主动脱粒滚筒20,主动轴211上、在与电机10连接的相同端的皮带轮102通过皮带101与茎叶分离脱粒输送滚筒22的转轴上的皮带轮102连接,主动轴211上的另一端上的皮带轮102通过皮带101与传动轴212上的皮带轮102连接,传动轴212的另一端上设置有主动齿轮213,主动齿轮213通过与从动轴215上的从动齿轮214相互啮合带动从动分离复脱滚筒21,在茎叶分离脱粒输送滚筒22与从动分离复脱滚筒21之间设置有流量调节板50,流量调节板50及从动分离复脱滚筒21和茎叶分离脱粒输送滚筒22的下部设置有谷粒与茎叶分离筛网31,分离筛网31下设置有一端伸入到谷粒输送管41内、另一端固定在机架11上的V型漏斗30,上述的传动轴212穿过谷粒输送管41且在传动轴212上、谷粒输送管41的内部安装有谷粒输送叶片40,这样可以使谷粒输送叶片40跟着传动轴212一起旋转并产生一股动力,把谷粒输送管41内的谷粒输送到收集袋内,所述的茎叶分离脱粒输送滚筒22的外侧罩有向机架11外输送茎叶的螺旋外罩60,上述的分离筛网31用于分离谷粒和茎叶,所述的V型斜漏斗30用来输送已经分离和筛选好的谷粒,上述的螺旋外罩60能把茎叶分离脱粒输送滚筒22梳理后的茎叶输送农田里,再进行人工处理。
上述的主动脱粒滚筒20与从动分离复脱滚筒21之间设置有输送斜板70,输送斜板70能够把在主动脱粒滚筒20上脱粒后的谷粒及茎叶输送到动分离复脱滚筒21上进行第二次脱粒、梳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费礼青,未经费礼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15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