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草药配制单味分放集成盒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39615.4 | 申请日: | 2009-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6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鹿岩;杨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鹿岩 |
主分类号: | A61J1/00 | 分类号: | A61J1/00;B65D2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草药 配制 单味分放 集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草药配制单味分放集成盒。
背景技术
中医医生在给病人开出中药方后需抓药时,要由中药房药剂师照着处方一味中药一味中药地分别称量,每服中药的多味中药混放在一起,当配药结束后,要由专门的药剂师审药,对每味中药要对照药方一一对应检查验收,验收过程中,药剂师需要用手或工具将每味中药逐一地检查,看是否齐全,操作麻烦,费时费力,影响了配药的效率。为此有人发明了中草药配制单味分放集成盒,可以直观观察配药情况,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7年11月7日公开的由张荣光、李先伦、钱文立设计的、专利号为200620010380.8、名称为中草药配制称量单放集成盒的实用新型专利,在盒框内固定有隔板,由隔板分别分隔出大剂量中草药放置格、中剂量中草药放置格和小剂量中草药放置格。药剂师配药时,可根据病人拿几服中药对应放置几个集成盒,将称量出的中草药根据数量多少分别放置在相应的格中,当审药药剂师核对每味中药时一目了然,通过目测就可检查验收,不需再用手翻动,提高了配药效率,整个操作过程卫生快捷。其缺点是集成盒的面积较大,检查验收后将药倒入包装纸或药袋时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查验收和后期包装均比较方便的中草药配制单味分放集成盒。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草药配制单味分放集成盒,包括盒框和盒框内的隔板,隔板分别分隔出大剂量中草药放置格、中剂量中草药放置格和小剂量中草药放置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下部设置有下部开口的锥形袋,隔板下部的底板为可活动的抽拉板。
为了操作方便,所述的一对对应的盒框的底部设置有抽拉槽,所述的抽拉板可沿抽拉槽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中草药配制单味分放集成盒,隔板下部设置有下部开口的锥形袋,在一对对应的盒框的底部设置有抽拉槽,抽拉槽内设置可沿抽拉槽滑动的抽拉板。药剂师配药时,将称量出的中草药根据数量多少分别放置在中草药配制单味分放集成盒相应的格中,当审药药剂师核对每味中药时一目了然,通过目测就可检查验收,不需再用手翻动,提高了配药效率;检查验收后拉开抽拉板,放置在中草药配制单味分放集成盒相应的格中的中草药就会通过下部的锥形袋,落入事先在锥形袋的下面放置的包装纸或药袋中,操作比较方便,也减少了患者的等候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草药配制单味分放集成盒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草药配制单味分放集成盒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B部放大剖视示意图。
图中:1-隔板,2-大剂量中草药放置格,3-中剂量中草药放置格,4-小剂量中草药放置格,5-盒框,6-抽拉板,7-锥形袋,8-抽拉槽。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草药配制单味分放集成盒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该中草药配制单味分放集成盒的盒框5内用隔板1分隔出大剂量中草药放置格2、中剂量中草药放置格3和小剂量中草药放置格4,在隔板1下部设置有下部开口的锥形袋7,隔板1下部的底板为可活动的抽拉板6,所述的抽拉板6可沿一对对应的盒框5的底部设置的抽拉槽8滑动。隔板1、盒框5、抽拉板6采用金属、木材、塑料等材料制作,锥形袋7采用塑料膜或布料等软质材料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鹿岩,未经鹿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96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