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上清液抽提移液辅助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39493.9 | 申请日: | 2009-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20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新;董书莲;张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建新 |
| 主分类号: | B01L3/02 | 分类号: | B01L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68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上清液抽提移液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生化实验室、分子生物研究室、医院化验室等常用实验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定量移液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化验室、研究室在做血液检验或分子生物学试验时,多需要离心,将试验样品按比重分离成上清液和沉淀两部分,尤其是分子生物学试验,往往还有洗涤或者加入试剂后,再离心,反复抽提的过程,以至于需要多次从离心管中精确吸取上清液移液。现行的实验室上清液移液一般都是使用人工,靠经验操作,没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其过程通常是:使用微量移液器,将吸头插入至离心管上清液和沉淀交界处抽吸,插入过深则将沉淀杂质误吸,严重影响实验结果,导致实验的失败,插入过浅,则移液量不够,需重复操作。并且由于操作的数量较大,插住位置难以保持恒定,因此很难保证实验的准确性、系统性,对数据的可重复性带来不必要的影响。而且目前的提取上清液的方法无法使用排式多通道移液器实行批量操作,限制了实验的速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上清液抽提移液辅助装置,不但可以有效地辅助移液器进行提取离心管中的上清液,并且可以配合使用排式多通道移液器,实现批量操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上清液抽提移液辅助装置,主要由盒体1、盒壁2、离心管搁板3组成,其中离心管搁板3固定在盒体1内部,与盒壁2紧密连接,布有离心管插入孔4,其特征在于:有可拆装的吸头挡板5,吸头挡板5上布有吸头插入孔6,孔位与离心管插入孔4相对应。吸头插入孔6直径小于适用吸头最大直径。
所述盒壁2可以是至少一面缺失,其余面内侧面有平行的凹槽7,凹槽7宽度与吸头挡板5厚度相等,吸头挡板5可以插入到凹槽7中。
所述吸头插入孔6直径优选为适用吸头最大直径的2/3。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因为统一了插入的深度,所以操作规范,技术简化,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移液量统一;
2、由于有效地避免了操作中不慎将吸头插入过深,从而避免了沉淀混入上清液,确保了实验的成功。
3、可以配合使用排式多通道移液器,实现批量操作,减轻了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盒体1由盒壁2和离心管搁板3构成,盒体1的长、宽为203×58mm;盒壁2一面开口,其余三面内侧面有平行的凹槽7,凹槽7间距1mm;离心管搁板3上纵横布有10×2共20个孔径为Φ12mm的离心管插入孔4;吸头挡板5长宽为盒体1去除盒壁2厚度后的尺寸,挡板厚度与凹槽7宽度相等,可以插入到凹槽7中,吸头挡板5上纵横布有10×2共20个孔径为Φ4mm的吸头插入孔6,孔位与离心管插入孔4相对应。
如图2所示,使用时,先将离心后的离心管插入离心管插入孔4,在最边缘留一个空位置,作为进行初始的吸头挡板5位置的测试点。将吸头挡板5平行插入到盒壁2凹槽7中,将一验证吸头放置在测试点对应的吸头插入孔6中,平行观察并调整吸头挡板5位置至吸头尖端位置与离心管上清液和沉淀交界处水平。此时,即可批量进行抽提移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建新,未经李建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94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精密直线度检查仪
- 下一篇:太阳能光导采光照明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