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等离子灯具光源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38676.9 | 申请日: | 200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6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李众学;翁广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世纪安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65/04 | 分类号: | H01J65/04;H01J61/04;H01J5/4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一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0 | 代理人: | 王德祥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等离子 灯具 光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属于微波照明设备的等离子灯具光源结构。
背景技术
等离子灯具光源结构属于微波照明设备,是将微波加载到无电极等离子光源上,使其发出光线的设备,与普通的白炽灯和荧光灯相比较具有使用寿命长、照明效果好的优点。而等离子光源现在主要是应用在电视、背投上,主要起到显示作用,用在照明方面的还比较少,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发展。等离子光源现在主要是应用在电视、背投方面,主要是显示作用,还没有进入传统照明阶段,等离子照明灯具和传统灯具相比,200W即可达到传统400W的效果,节能50%以上,现在LED在应用上光衰快、均匀度差、照度低、散热不良的难题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并且LED路灯光源数量多,稳定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客服传统灯具和LED灯的缺点,提供一种全新的等离子灯具光源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等离子灯具光源结构,包括等离子灯泡,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灯具光源结构还包括半封闭外壳和一个多孔陶瓷基座,在多孔陶瓷基座的上部成型有一个向内凹入的灯腔,在多孔陶瓷基座的下部成型有导线安装腔,在灯腔与导线安装腔之间成型有两个电极孔,在灯腔中固化有耐高温粘合剂层,等离子灯泡粘结在耐高温粘合剂层上,两个电极孔正对着等离子灯泡的两端部,在其中一个电极孔内装有反馈极,在另一个电极孔内装有电源极,反馈极、电源极均与等离子灯泡之间设有间隙,多孔陶瓷基座固定在半封闭外壳的壳腔内,所述半封闭外壳的侧壁上开设有导线入口,外部导线经过半封闭外壳的侧壁上的导线入口且穿过多孔陶瓷基座的下部的导线安装腔分别与反馈极和电源极电连接。
所述的耐高温粘合剂为经SiO2、TiO和BC4改性的耐高温酚醛树脂粘合剂,这种改性耐高温酚醛树脂粘合剂在1000℃以上的高温使用过程中,不仅无机填料之间发生缩合,同时酚醛树脂也与无机填料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具有Si-C,B-C键的碳化材料,达到耐高温的目的。
在所述半封闭外壳外侧设置有散热片,可以进一步提高半封闭外壳的散热效果。
所述半封闭外壳采用压铸铝制成。
所述导线安装腔为开口槽腔,在开口槽腔内设有固结层。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得在加工过程中更加方便的将导线连接到两电源极和反馈极上。
所述半封闭外壳的侧壁上的导线入口连接有导线连接管,导线连接管与半封闭外壳的侧壁上的导线入口之间设有防水密封胶圈。
所述多孔陶瓷基座通过设有角形的金属片、螺丝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等离子灯具光源结构具有使用寿命长、照明效果好、光衰慢、均匀度好、散热好;等离子灯泡和陶瓷底座采用耐高温粘接剂连接,这个是等离子光源全新的连接方法,粘接剂第一次用在光源连接上,采用高温粘接剂进行连接可以克服等离子光源在发光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热量,这种粘合连接的方式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易行的特点,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多孔陶瓷基座具有耐高温、耐腐蚀、化学稳定性好的特性,在多孔陶瓷基座外侧设置半封闭外壳,在起到散热作用的同时,有效地对等离子灯泡的微波辐射进行了部分屏蔽,而且也起到了屏蔽水的作用;激发等离子灯泡发光的2个电极埋入耐高温粘合剂层中,起到了防尘作用,同时避免外漏,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等离子灯具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中等离子灯具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等离子灯泡1;多孔陶瓷基座2;半封闭外壳3;灯腔4;散热片5;电源接口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世纪安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世纪安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86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电池阴极
- 下一篇:接收设备、成像设备和接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