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金属挤压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38212.8 | 申请日: | 200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3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谭仁甲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仁甲 |
主分类号: | B21C23/21 | 分类号: | B21C23/21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李永庆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金属 挤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挤压装置,尤其是一种高效金属挤压机。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金属挤压机,它包括导轨支架、固定在导轨支架上的前梁和后梁、送料机构、模具、挤压筒、挤压筒油缸、挤压筒支架、挤压轴和挤压油缸,模具、挤压筒油缸固定在前梁上,所述挤压筒支架可滑动安装在导轨支架上,挤压筒套在挤压筒支架内并与挤压筒油缸固定连接,挤压油缸固定在后梁上,在挤压油缸的活塞杆上设有可沿导轨支架导轨滑动的动梁,挤压轴的一端固定在动梁上,模具、挤压筒和挤压轴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其工作过程是:送料机构将加热的锭坯送到挤压轴中心线位置;挤压油缸的活塞杆伸出驱动动梁上的挤压轴,挤压轴推动锭坯快速向挤压筒方向移动;当锭坯进入挤压筒的盛锭孔内一小段距离后,送料机构返回到初始位置;挤压轴继续推动锭坯进入挤压筒盛锭孔内,直到锭坯接近模具的端面;挤压油缸的活塞杆继续伸出,挤压轴开始挤压锭坯,直到挤压轴端面接近模具的端面,完成对锭坯的挤压,挤压时,型材从前梁中心出料孔出来;动梁退回,挤压轴退回初始位置,同时,挤压筒油缸的活塞杆伸出带动挤压筒朝挤压轴方向退出一段距离;剪切油缸推动剪切刀片向下剪切模具端面上的锭坯余料,然后剪切油缸带动剪切刀片返回初始位置;挤压筒油缸的活塞杆退回带动挤压筒再次贴紧模具的端面,回到初始状态,至此完成一件锭坯的挤压工作过程。接着,送料机构将锭坯送入挤压轴中心位置,进入下一件锭坯的挤压工作循环。该种结构的金属挤压机固有的结构决定了其工作方式,首先,挤压轴退回到后梁的位置,必须使挤压轴与挤压筒之间的距离大于锭坯的长度,送料机构方可将锭坯送到挤压轴的中心线位置上,然后挤压轴将锭坯送到挤压筒内,再对锭坯进行挤压,在这个过程中,挤压轴停止挤压锭坯的时间较长,即挤压轴两次挤压的时间间隔较长,导致挤压机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工作稳定的高效金属挤压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金属挤压机包括导轨支架、固定在导轨支架上的前梁和后梁、送料机构、模具、挤压筒、挤压筒油缸、挤压筒支架、挤压轴和挤压油缸,模具、挤压筒油缸固定在前梁上,所述挤压筒支架可滑动安装在导轨支架上,挤压筒支架与挤压筒油缸连接,挤压油缸固定在后梁上,在挤压油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可沿导轨支架导轨滑动的动梁,挤压轴的一端固定在动梁上,模具和挤压轴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其中在挤压筒上设有两个盛锭孔,挤压筒设在挤压筒支架上,挤压筒可在挤压筒支架内滑动,在挤压筒支架上设有挤压筒移动油缸,挤压筒移动油缸与挤压筒相连接,挤压筒移动油缸的活塞杆与挤压筒固定连接,在所述动梁上设有分别与两盛锭孔相对应的送锭油缸,在前梁上设有分别与两盛锭孔相对应的装锭限位油缸。
所述的挤压筒与挤压筒支架之间通过滑块连接。
所述送料机构的个数为两个,它们对称设在挤压轴的两侧。
所述挤压筒支架两侧分别设置有两组调节螺栓。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在挤压筒内设置两个以上的盛锭孔,并且该挤压筒通过挤压筒移动油缸推动其相对挤压轴左右摆动,使挤压轴在挤压时的中心轴线与盛锭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因此,在挤压轴挤压的同时通过送锭油缸对另一盛锭孔装锭坯,挤压一件锭坯的时间一定的情况下,连续加工多件产品时,明显地减少了生产加工单件锭坯的时间,并且挤压轴与挤压筒之间的间隙小,挤压轴在挤压速度不变情况下,缩短单件锭坯送料、挤压时间,总的来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半剖视图;
图3为图1挤压筒及挤压筒支架的左视图;
图4为图1挤压筒移动到第二个挤压位置时,挤压筒及挤压筒支架的左视图;
图5为图2机构运动简图;
图6为图5完成挤压第一阶段两个工作过程后的机构运动简图;
图7为图6完成挤压第二阶段第一个工作过程后的机构运动简图;
图8为图7完成挤压第二阶段第二个工作过程后的机构运动简图;
图9为图8完成挤压第二阶段第三个工作过程后的机构运动简图;
图10为图9完成挤压第二阶段第四个工作过程后的机构运动简图;
图11为图10完成挤压第二阶段第五个工作过程后的机构运动简图;
图12为图11完成挤压第二阶段第六个工作过程后的机构运动简图;
图13为图12完成挤压第二阶段第七个工作过程后的机构运动简图;
图14为图2完成挤压第一阶段两个工作过程后的机构运动简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仁甲,未经谭仁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82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线材加工用拉丝机计米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两辊冷轧管机的回转送进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