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空气杀菌净化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38091.7 | 申请日: | 2009-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61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蔡干强;黄世和;陈春;黄开诒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干强 |
| 主分类号: | A61L9/20 | 分类号: | A61L9/20 |
| 代理公司: | 广东世纪专利事务所 44216 | 代理人: | 刘卉 |
| 地址: | 528322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空气 杀菌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杀菌装置,特别是一种全自动空气杀菌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因环境污染与疾病传播,消毒杀菌产品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因紫外线的UVC波段(190-290nm)具有杀菌消毒功能,属于广谱杀菌消毒灯光波,所以利用紫外线进行杀菌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但是紫外线灯杀菌的缺点是不能照射到人体上,否则将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在使用紫外线杀菌时往往需要人员撤离消毒场所,否则就需要将紫外线杀菌装置放置在不能对人体产生直接照射的位置,这样给一些场合的消毒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为此专利号为200620077149.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连接有红外线感应开关的人体感应杀菌消毒紫外线灯,使得人体进入红外线感应开关的感应区域时感应开关立即切断电源,使紫外线灯熄灭,而待人离开后又能自动开启继续杀菌,从而避免了人员误入而受到紫外线伤害,同时使用也方便。但其不足之处是:一、受紫外线灯照射范围的影响,不能将房间内位于角落和背光位置的细菌杀死,杀菌不彻底;二、其仅利用单一的紫外线杀菌,杀菌效率低;三、外露的紫外线灯管容易被误撞而打碎,并且也容易被外界的灰尘等污染物所污染而影响其杀菌效果,所以也难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具有紫外线和臭氧杀菌消毒、并可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速度和将产生的臭氧送到每个角落的杀菌效果好的全自动空气杀菌净化装置。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确保杀菌灯的安全,并可有效防尘的全自动空气杀菌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全自动空气杀菌净化装置,包括灯架体及装置于该灯架体两端的灯座、装置于灯座上的杀菌灯及装置于灯架体内的光源驱动控制器和与所述光源驱动控制器电连接的控制开关组件,其特点是所述杀菌灯为可释放臭氧的臭氧紫外线杀菌灯,且所述灯座内装置有用于加快空气对流的风扇。
其中上述灯座包括位于灯架体上端且两端开口的盖筒及装置于该盖筒内的用于连接上述杀菌灯的灯头座、灯头座固定件及盖置于所述盖筒外端上的带进气口的端盖,上述灯头座和风扇分别安装于所述灯头座固定件上。为使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可靠,上述灯头固定件为一端带定位边的凹形体,上述灯头座安装在所述定位边上,上述风扇安装在所述凹形体内,且所述盖筒的底侧开有可在装配时避开灯头座的槽口。
为有效防止本实用新型在杀菌时有人进入而造成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上述光源驱动控制器上连接有红外线人体感应控制器。
为确保杀菌灯的安全,并可有效防止外界的灰尘等污染物污染杀菌灯而影响其杀菌效果,上述两灯座之间还设有可开合地装置地该灯架体上的用于保护上述杀菌灯的保护盖,上述灯架体上设有用于驱动该保护盖运动而实现开合的驱动装置。并且为使本实用新型结构更简单,上述驱动装置包括装置于上述灯架体内腔的驱动电机及装置于该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的驱动齿轮、可转动地装置于上述灯座上的可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传动的环形输出齿轮,上述保护盖连接于所述环输出齿轮上,且上述灯架体的面板上相应地开有可供所述驱动齿轮与环形输出齿轮实现啮合的槽口,所述环形输出齿轮在所述驱动电机和驱动齿轮的驱动下带动上述保护盖转动而实现保护盖的打开或盖合。为使本实用新型在结构可靠的基础上,使用更方便,上述开关控制件包括分别装置于上述灯架体内腔靠近两端位置的两杀菌灯微动开关(也叫行程开关),上述两灯座上分别设有环形输出齿轮,且各环形输出齿轮的一端部分别设有可与所述杀菌灯微动开关触压的拔杆,所述杀菌灯微动开关在所述拨杆的触压下实现保护盖的开/关旋转定位和控制杀菌灯和风扇的启闭。
为使本实用新型使用更方便,上述光源驱动器集成系统包括旋转微动开关、用于自动控制杀菌时间的定时器、电源变压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干强,未经蔡干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80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仿生人骨支架微孔模型
- 下一篇:新型服药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