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自动解除反锁功能的指纹锁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37959.1 | 申请日: | 200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6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月亮;蒲天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洲亮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49/00 | 分类号: | E05B49/00;E05B3/00;E05B17/00;E05B17/2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23180 广东省东莞市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解除 反锁 功能 指纹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带自动解除反锁功能的指纹锁。
背景技术:
指纹锁是一种以人体指纹为识别载体和手段的智能锁具,指纹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决定了指纹锁是目前所有锁具中最为安全的锁种。根据识别载体划分,指纹锁可分为光学指纹锁和半导体(电容式、压杆式和热敏感应)指纹锁两种;光学指纹锁性能相对稳定,适应性强,多用于防盗锁具上;半导体指纹锁体积相对较小,识别范围比较广,一般多用于专人看管场所和产品中。
现有的指纹锁一般具有反锁功能,例如,申请号为0321475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指纹门锁,它包括指纹采集头、指纹采集模块、主控板、液晶显示屏、控制键盘、锁芯和电源,主控板是具有存贮和运算功能的微处理器,锁芯中有与锁舌连接并控制锁舌进出的步进电机,在指纹采集头的头罩前面设有保护窗,在锁芯的两侧设有反锁旋钮,锁舌附近装有行程开关,保护窗的一端固定在与主控板相连接的步进电机的轴上,内侧的反锁旋钮与带动锁舌的方轴固定连接,外侧的反锁旋钮设有凸台、定位片和复位弹簧,凸台位于锁芯前壳的内侧,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凸台侧壁上,定位片和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锁芯前壳的内表面上;上述专利所公开的指纹门锁,通过操作其反锁旋钮可将指纹门锁反锁,反锁后,当需要打开指纹门锁时,需再次按下反锁旋钮以解除反锁状态,才能转动手柄打开指纹门锁,如此,给用户的操作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方便用户操作的带自动解除反锁功能的指纹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带自动解除反锁功能的指纹锁,它包括指纹传感器、后手柄、后门外壳、锁芯和反锁按钮,所述后手柄与后门外壳连接,所述锁芯包括锁芯活动门栓,该指纹锁还包括反锁活动杆和自动解除反锁装置;所述锁芯还包括可带动锁芯活动门栓动作的后手柄传动套,后手柄通过后手柄转动连接销与后手柄传动套连接;反锁按钮与反锁活动杆一端连接,反锁活动杆另一端穿过后门外壳与锁芯活动门栓连接,后手柄还通过自动解除反锁装置连接反锁活动杆。
所述自动解除反锁装置包括后手柄转动角度定位块、解除反锁连接片和反锁定位活动块;所述后手柄转动角度定位块与后手柄固定连接,解除反锁连接片的一端与后手柄转动角度定位块转动连接,解除反锁连接片的另一端与反锁定位活动块转动连接,反锁定位活动块与反锁活动杆连接。
所述自动解除反锁装置还包括活动杆导套,活动杆导套设于所述后门外壳,所述反锁活动杆穿设于活动杆导套。
所述反锁定位活动块旁设有电源开关。
所述锁芯还包括锁芯外壳、锁芯弹簧和锁芯固定板,所述锁芯外壳与锁芯固定板连接,锁芯活动门栓置于锁芯外壳内,且锁芯活动门栓部分凸出于锁芯固定板,锁芯活动门栓通过锁芯弹簧与锁芯外壳弹性连接,所述后手柄传动套设于所述锁芯外壳内。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自动解除反锁功能的指纹锁,其还包括反锁活动杆和自动解除反锁装置;所述锁芯还包括可带动锁芯活动门栓动作的后手柄传动套,后手柄通过后手柄转动连接销与后手柄传动套连接;反锁按钮与反锁活动杆一端连接,反锁活动杆另一端穿过后门外壳与锁芯活动门栓连接,后手柄还通过自动解除反锁装置连接反锁活动杆;采用上述结构的指纹锁,按下反锁按钮后,反锁按钮带动反锁活动杆将锁芯活动门栓锁定,实现反锁功能,当需要打开指纹锁时,只需转动后手柄,后手柄通过自动解除反锁装置带动反锁活动杆动作,反锁活动杆解除对锁芯活动门栓的锁定,同时,转动中的后手柄转动柄通过后手柄转动连接销带动后手柄传动套动作,再由后手柄传动套带动锁芯活动门栓动作,从而实现自动解除反锁并打开指纹锁的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带自动解除反锁功能的指纹锁,在反锁状态下,只需转动后手柄即可自动解除反锁,更方便于用户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锁芯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门外壳一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洲亮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洲亮通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79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活性炭纤维复合片材
- 下一篇:一种反应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