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37914.4 | 申请日: | 200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33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麻园园;张凯翔;林国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39 | 分类号: | H01R13/639;H01R13/405;H01R13/648;H01R13/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45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359110号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100’,如图1所示,该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0’、一端子模组20’及一壳体31’。壳体31’包括一顶壁311’、两侧壁312’及一底壁(图中未标注),顶壁311’、两侧壁312’及底壁围设成一套筒体32’,套筒体32’的顶壁311’、两侧壁312’及底壁上均向内部冲切形成有若干弹片321’,该等弹片321’可弹性夹持与该电连接器100’对接的连接器(图中未示)。
但是,上述现有的电连接器100’的壳体31’为节约成本和减少空间占用,通常采用厚度较小、弹性较差的材料,由于弹片321’是在壳体31’上裁切制成,其对对接连接器提供的弹性力较小且容易损坏变形,而且弹片321’发生损坏时需要更换整个壳体31’,从而维修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对对接连接器提供较大和较可靠的夹持力,可降低维修成本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一端子模组、若干接触片及一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具有一顶壁、两侧壁及一底壁,顶壁、两侧壁及底壁围设成一套筒体,顶壁、两侧壁及底壁上分别开设有开槽,且开槽的前部开设有贯穿绝缘本体的开孔。端子模块组装于绝缘本体内。若干接触片具有一第一接触片及一第二接触片,第一接触片与第二接触片均具有弹臂及设于弹臂前端的凸包,弹臂置于开槽中,凸包穿过开孔而伸入绝缘本体的套筒体内。遮蔽壳体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上,其包括一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具有一第三接触片,第三接触片前端亦向上凸设有一凸包,该凸包穿过底壁上的开孔伸入绝缘本体的套筒体内。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若干接触片采用厚度较大、弹性较好的材料,接触片上的凸包对对接连接器提供的弹性力较大且不容易损坏变形,而且接触片发生损坏时只需要更换接触片,从而维修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已知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2所示电连接器之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图5为图4所示绝缘本体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6为图2所示绝缘本体之剖面图。
图7为图2所示电连接器之第一端子模组的立体图。
图8为图2所示电连接器之第二端子模组的立体图。
图9为图2所示电连接器之第一端子模组及第二端子模组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10为图2所示电连接器之定位座的立体图。
图11为图2所示电连接器之端子模组与绝缘本体组装时的立体图。
图12为图2所示电连接器之端子模组与绝缘本体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13为图2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中各零部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电连接器 100 绝缘本体 10
顶壁 11 第一开槽 111
第一固定槽 112 第一开孔 113
导引槽 114 侧壁 12
第二开槽 121 第二固定槽 122
第二开孔 123 凹槽 124
承载部 125 挡块 126
卡持块 127 卡持槽 128
凹块 1281 连接槽 129
底壁 13 第三开槽 131
第三固定槽 132 第三开孔 133
套筒体 14 连接部 15
逃料孔 151 定位柱 152
弹臂槽 151 伸出孔 15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79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热通管
- 下一篇:一种真空乳化搅拌机多功能传动搅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