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37737.X | 申请日: | 2009-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1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叶远璋;唐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9/00 | 分类号: | F24H9/00;F24H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5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热水器 热交换器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在现有技术中,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器通常为热交换器壳体表面盘绕着水管,盘绕的水管称之为盘管,盘管与热交换器壳体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盘管通常为截面为圆形的管制成,盘管与壳体表面为线接触,致使存在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面积小,换热效率受到限制等缺陷。为克服这些缺陷,对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器进行了改进。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器,它能有效地增大燃气热水器中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热交换器壳体、出水管、进水管、换热直管、换热片,换热直管穿过换热片上的通孔将换热片固定在换热直管上,相邻换热直管之间通过弯管接头连通形成换热通道,换热通道一端为进水嘴,另一端为出水嘴,换热直管和换热片固定在热交换器内腔的顶部,换热通道的进水嘴与进水管的出水端连通,换热通道的出水嘴与出水管的进水端连通,它还包括换热空腔外壳,所述的换热空腔外壳与热交换器壳体中部围成一个密闭的换热空腔,换热空腔的进水口与进水管的出水端连通,换热空腔的出水口与出水管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的换热空腔中换热空腔外壳外表面与热交换器壳体中部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5~15mm。
所述的换热空腔中换热空腔外壳外表面与热交换器壳体中部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0mm。
所述的换热空腔外壳上还设有凹台,凹台的底部与热交换器壳体中部焊接连接。
所述的热交换器壳体、出水管、进水管、换热直管、换热片均为铝合金材料制成。
所述的热交换器壳体、出水管、进水管、换热直管、换热片均为铝合金材料制成。
所述的换热空腔外壳与热交换器壳体中部通过电阻焊连接。
所述的换热空腔外壳与热交换器壳体中部通过钎焊工艺连接。
所述的进水口与出水端、出水口与进水端分别通过旁通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同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1、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换热空腔外壳,换热空腔外壳与热交换器壳体中部围成一个密闭的换热空腔,换热空腔的进水口与进水管的出水端连通,换热空腔的出水口与出水管的进水端连通的结构,故它能有效地增大燃气热水器中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参看附图1、附图2、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热交换器壳体1、出水管2、进水管3、旁通管4、弯管接头5、换热直管6、换热片7、换热空腔外壳10,换热直管6穿过换热片7上的通孔将换热片7固定在换热直管6上,相邻换热直管6之间通过弯管接头5连通形成换热通道15,换热通道15一端为进水嘴16,另一端为出水嘴17,换热直管6和换热片7固定在热交换器内腔的顶部,换热空腔外壳10与热交换器壳体1中部围成一个密闭的换热空腔11,换热空腔外壳10与热交换器壳体1中部通过电阻焊连接,换热空腔外壳10外表面与热交换器壳体1中部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5~15mm,如5mm、6mm、7mm、8mm、9mm、10mm、11mm、12mm、13mm、14mm、15mm等。换热空腔外壳10可设有数个凹台14,凹台14数量可为4个以上,凹台14主要设置于换热空腔外壳10的正面和背面,也可设置于换热空腔外壳10的侧面,凹台14的底部和热交换器壳体1焊接连接,可有效加强换热空腔11的强度。进水管3的出水端8同时与换热空腔11的进水口12和换热通道15的进水嘴16连通,出水管2的进水端9同时与换热空腔11的出水口13和换热通道15的出水嘴17连通。
将本实用新型应用在燃气热水器中,将热交换器安装在燃气热水器的壳体内且置于燃烧器的正上方。工作时,冷水从进水管3的出水端8流入热交换器,一部分冷水从换热通道15的进水嘴16流入换热通道15中,另一部分冷水经过旁通管4从进水口12进入换热空腔11中。
流入换热通道15中的冷水通过换热片7吸收热交换器腔内燃气燃烧产生的热量后变成热水,热水从换热通道15的出水嘴17通过进水端9流入出水管2中,最后从出水管2流出供用户使用。
流入换热空腔11中的冷水当注满换热空腔11后,通过热交换器壳体1的外壁吸收热交换器腔内燃气燃烧产生的热量后,通过旁通管4经由进水端9进入出水管2中,最后从出水管2流出供用户使用。
由于换热空腔11中的水通过热交换器壳体1中部换热,换热面积大大增加,一方面降低了热交换器壳体1的表面温度,另一方面提高了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77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水位透视窗的电热开水器内胆外罩
- 下一篇:汽车太阳能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