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圈盘绕线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37407.0 | 申请日: | 200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29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亚银 |
主分类号: | H01F41/06 | 分类号: | H01F41/06;H05B6/36 |
代理公司: | 广东中亿律师事务所 44277 | 代理人: | 王向东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圈 盘绕 线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线圈盘的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加热线圈盘的绕线装置多用于单层线圈盘的绕线,目前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多种双层或多层加热线圈盘,但没有相应的绕线机,即便是绕线时采用绕线机,也是半自动,一些程序仍需要人工操作,不能实现全自动,生产效率低,由于部分程序由人工完成,质量控制难度大,导致线圈盘的质量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连续绕线,生产效率高且能提高线圈盘质量的绕线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装置包括供导线穿过的固定出线装置、至少一个压轮和固定压轮的压轮固定装置。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固定出线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引线装置和横动件,导线穿过该引线装置,在该装置绕线时,驱动装置驱动横动件转动使引线装置带动其上的导线在横动件上横向移动。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横动件为丝杆,引线装置为与丝杆配合的引线卡。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横动件为滑动杆,引线装置为与滑动杆配合的引线卡。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横动件为丝杆,引线装置为一压板,压板压在丝杆上形成供导线穿过的空隙。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引线卡有与丝杆配合的安装孔和引线槽,在引线卡的出线处有一压线轮。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引线卡上有与压线轮配合的圆弧,引线槽的出线口位于圆弧上使导线从引线槽出线后被压线轮压住。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压轮的表面有若干凸起。
所述驱动装置为间歇式驱动。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该装置还包括与固定出线装置的入线动态配合的稳线装置,该稳线装置包括梯形或扇形机架和管,管在机架的上下边沿滚动。
由于该装置中线圈盘支架旋转时,引线装置在横动件的作用下沿线圈盘支架上方径向移动,当线圈盘支架为螺旋状时,可连续单层绕线,当线圈盘支架呈同心圆状时,通过控制程序,当导线绕到线圈盘跳线部时,引线卡沿径向向前或向后移动与线圈盘线槽宽度相吻合的一段距离,实现跳线,这种装置与现有技术的绕线装置相比,可全自动连续多层绕线,由于减少了人工操作步骤,提高了生产效和线圈盘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一个具体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1所示结构与线圈盘支架及线圈盘配合的工作状态的主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结构与线圈盘支架配合的立体图;
图4为图1所示结构与线圈盘支架及线圈盘配合的立体图;
图5为驱动装置与引线装置及横动件的装配主视图;
图6为图5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图7为图5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图8、图9为图5所示装配结构不同方向的立体图;
图10为引线卡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结构沿引线槽中心的纵剖面图;
图12为图10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图13为引线卡另一种结构的立体图;
图14为图13所示结构沿引线槽中心的纵剖面图;
图15为图13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图16为稳线装置的立体图;
图17为稳线装置与图1所示绕线装置配合的工作示意图;
图18为压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所示结构的主视图;
图20为图18所示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21为压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所示结构的主视图;
图23为图21所示结构的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供导线穿过的固定出线装置1、至少一个压轮2和固定压轮的压轮固定装置3。
如图3-图4所示,该装置在工作中必须与线圈盘支架9和线圈盘10相配合,线圈盘支架9上有若干线槽,绕线时在线圈盘支架9上放上线圈盘10,线圈盘10上也有若干线槽。
如图1-图4所示,固定出线装置1可以由驱动装置4、引线装置5和横动件6组成,导线穿过该引线装置5,在该装置绕线时,驱动装置4驱动横动件6转动使引线装置5带动其上的导线在横动件6上横向移动。
引线装置5的作用是导线经过该引线装置5后立刻被正对安放在线圈盘支架9和线圈盘10上的线槽上,引线装置5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其引线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亚银,未经张亚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74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腐浸出槽排矿装置
- 下一篇:新型按键的电子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