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密推拉窗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36673.1 | 申请日: | 2009-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6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吴沛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沛煊 | 
| 主分类号: | E06B3/46 | 分类号: | E06B3/46;E06B7/16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永裕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6 | 代理人: | 冯勐 |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密 推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推拉窗的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推拉窗都存在气密性不佳的缺陷。尽管推拉窗在窗扇的周边设置了毛毡等气密结构,但是在窗扇的底边与窗框之间,以及窗扇的顶边与窗框之间都需留有较大的空隙,以满足拆装窗扇的要求,结果导致推拉窗在窗扇的上、下边缘位置处漏风严重,无法满足不透风的气密性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满足拆装窗扇的要求,又能满足不透风要求的气密推拉窗。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气密推拉窗,包括窗框和至少两扇安装在窗框内的可滑动的窗扇,特别地,窗框的底边框整体成型有与窗扇的底边平齐的底部密封面,窗框的顶边框整体成型有与窗扇的顶边平齐的顶部密封面,在窗框的底边框和顶边框分别设置有底部密封板和顶部密封板,底部密封板按压在所有窗扇的底边与窗框的底部密封面之间,顶部密封板按压在所有窗扇的顶边与窗框的顶部密封面之间,底部密封板和顶部密封板连接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连接在窗框上。
本实用新型利用密封板来密封窗扇的下边缘和上边缘,解决了推拉窗在这些位置容易漏风的问题,使推拉窗满足不透风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拆装窗扇的时候,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升降机构来降低窗框的底部密封板,以及抬高窗框的顶部密封板,使密封板离开窗扇的上、下边缘较大的距离,使窗扇能够顺利拆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窗扇的上、下边缘被密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密封板所连接的升降机构的实施例之一;
图4是密封板所连接的升降机构的实施例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以推拉窗的横断面表示的推拉窗结构示意图。图1所示的推拉窗具有两扇可滑动的窗扇1、2。窗扇的底部设置有滑轮3,使得窗扇可沿着窗框的底边框4顺利滑动。窗框的底边框4是一条型材,其上整体成型有与窗扇1的底边1a平齐的底部密封面4a,以及与窗扇2的底边2a平齐的底部密封面4b。窗框的顶边框5是一条型材,其上整体成型有与窗扇1的顶边1b平齐的顶部密封面5a,以及与窗扇2的顶边2b平齐的顶部密封面5b。在窗框的底边框4设置有底部密封板6。底部密封板6与升降机构7连接,升降机构7连接在窗框的底边框4内。通过升降机构7将底部密封板6抬高,可令底部密封板6如图2所示按压在窗扇1的底边与窗框的底部密封面4a之间,以及按压在窗扇2的底边与窗框的底部密封面4b之间,以此将窗扇1和窗扇2的下边缘密封。
在窗框的顶边框5设置有顶部密封板8。顶部密封板8与升降机构9连接,升降机构9连接在窗框的顶边框5内。通过升降机构9将顶部密封板8降低,可令顶部密封板8如图2所示按压在窗扇1的顶边与窗框的顶部密封面5a之间,以及按压在窗扇2的顶边与窗框的顶部密封面5b之间,以此将窗扇1和窗扇2的上边缘密封。
所述的底部密封板和顶部密封板可以采用橡胶板或者毛毡板。
对于具有两扇以上窗扇的推拉窗,从推拉窗的横断面看,仍然与图1所示结构相同。
图1和图2中的升降机构7、9都是用一个矩形框抽象地表示。其中与底部密封板连接的升降机构7的一种实施例如图3所示。图3中的升降机构包括多对铰接的连杆10、11,每对连杆具有一定的夹角,每对连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窗框的底部密封板6、窗框的底边框4铰接连接,每对连杆的铰接轴12都连接在同一条拉绳13上,拉绳13的一端与弹簧14连接,弹簧14固定在窗框的一条竖立的边框15上,拉绳14的另一端经过一个定滑轮16缠绕在一个卷轮17上,卷轮17固定在窗框的另一条竖立的边框18上。该升降机构的动作原理是:用手转动卷轮17直至拉动拉绳,由于底部密封板6不能移动,因此在拉绳13的拉动下,每对连杆10、11之间的夹角增大,使得底部密封板6升高,此时若将卷轮17锁定就能使底部密封板6保持在升高后的位置;若放松卷轮17,则拉绳13可在弹簧14的拉力下复位,底部密封板6随之下降复位。图3所示的升降机构同样适用于顶部密封板。
图4示出了与底部密封板连接的升降机构的另一种实施例。图4所示的升降机构包括多对以楔面配合的楔块19、20,位于上面的楔块19与底部密封板6固定,位于下面的楔块20可沿着窗框的底边框4滑动,所有位于下面的楔块一起连接在同一条拉绳13上,拉绳13的一端与弹簧14连接,弹簧14固定在窗框的一条竖立的边框15上,拉绳的另一端经过一个定滑轮16缠绕在一个卷轮17上,卷轮17固定在窗框的另一条竖立的边框18上。该升降机构的动作原理是:用手转动卷轮17直至拉动拉绳,由于底部密封板6不能移动,因此在拉绳13的拉动下,位于下面的楔块20逼迫上面的楔块19升高,以此将底部密封板6抬高,此时若将卷轮17锁定就能使底部密封板6保持在升高后的位置;若放松卷轮17,则拉绳13可在弹簧14的拉力下复位,底部密封板6随之下降复位。图4所示的升降机构同样适用于顶部密封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沛煊,未经吴沛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66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6B 在建筑物、车辆、围栏或类似围绕物的开口处用的固定式或移动式闭合装置,例如,门、窗、遮帘、栅门
E06B3-00 用于闭合开口的窗扇、门扇或类似构件;固定或活动式闭合器件的布置,例如窗户;用来安装翼扇框的刚性配置的外框
E06B3-01 .用于飞机库或其他厅堂建筑中的可拆卸或消除的墙,例如,供飞机用的
E06B3-02 .全玻璃制翼扇
E06B3-04 .不以移动方式为特征的翼扇框架
E06B3-30 .覆盖物,例如,为了防御气候变化,或装饰需要
E06B3-32 .以移动方式为特征的翼扇的布置;活动式翼扇在开口处的布置;仅和翼扇移动方式有关的翼扇或框架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