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氨水配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36663.8 | 申请日: | 200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31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陈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德佳纳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3/04 | 分类号: | B01F3/04;B01F5/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513056 广东省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水 配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氨水配制装置。
背景技术
化工企业中,氨水的使用是很普遍的。市场上的成品氨水价格较高,一般企业都采取用液氨吸收的方法来自行配制氨水。最早是单罐吸收的。见图1所示:吸收罐1上端设置有进氨口2,进氨口2连接有进氨管3,4为进水口,5为余氨排出口,6为液位计,进水口用来往罐体内注水,进氨管3插入到罐体1内的水中,罐体1内吸收剩余的氨气从余氨排出口5排出。使用时,先在罐1内装好一定量的水之后,将气化液氨慢慢通入水中,待排气管5有一定量的氨气排出时停止充氨。这种方法充出的氨水浓度低,效率和氨的利用率都很低。之后改用两罐吸收装置。如图2所示:这种方式较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两个罐体,罐体1作为冲氨罐,另一个罐9作为尾气吸收用,两罐之间用一条余氨排出管5连接在一起。由于有第二个罐的功能,能将第一个罐的氨水含量提高很多,达到6N的浓度。效率和氨的利用率都有所提高。但是氨水的浓度与成品氨水的8~10N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另外在操作上还有缺陷,配完一罐后,要将第二罐的水用泵打回第一罐,第二罐装入新鲜水,继续配。操作麻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制浓度高、氨气利用率高、操作简单的氨水配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氨水配制装置,包括第一冲氨罐和第二冲氨罐,所述两个冲氨罐都包括进氨口、进水口和余氨排出口,第一冲氨罐的余氨排出口连接的余氨排出管伸入第二冲氨罐,所述第二冲氨罐的余氨排出口连接的余氨排出管伸入到第一冲氨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冲氨罐的进氨口连接进氨管,罐内的进氨管的末端为环形。优选地,罐内的进氨管的末端为圆环形。
其中,所述进氨管末端的环形管上设置有多个开口。优选地,所述开口斜向下,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60度。更优选地,所述开口与圆环半径的夹角为30~60度。进一步地,所述开口之间的圆周角为5~10度。内外两下侧开孔,数量根据罐的直径不同而不同,一般在圆周上每5~10度开一个孔,直径越大,圆周上的度数越小。
其中,所述进水口外接进水管。所述两冲氨罐罐体外侧各连接一个液位计。
本实用新型的氨水配制装置,两个冲氨罐之间由余氨排出管连接,第一冲氨罐内吸收不完全的氨气通过余氨排出口连接的余氨排出排入第二冲氨罐内部,同样,第二冲氨罐内吸收不完全的氨气被排入到第一冲氨罐内重复利用,不会外排,氨可以100%吸收,保证了氨的利用率。而且,罐内氨气不能外排,使得罐内有一定的压力(<0.05MPa根据液位计内液位升高判断),使得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提高配制的氨水的浓度。能使两个罐具有功能互换的作用,都可以作为冲氨罐和尾气吸收罐。这样避免了两罐之间液体的转移过程。大大提高了效率。再者,进氨管设置为圆环状,圆环周围开设向下的斜口,这种结构喷出的氨气能以分散细流的方式进入水中,同时在完全溶解之前能起到很好的搅拌作用,使氨气的溶解速度加快,配制的氨水浓度均匀,可达到8N左右。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氨水配制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氨气配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氨气配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氨水配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氨水配制装置,进氨管的侧面图;
图5为图4所述的进氨管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A-A线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所示的进氨管上的开口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氨水配制装置,包括第一冲氨罐10和第二冲氨罐11,所述两个冲氨罐都包括进氨口30/32进水口和余氨排出口,第一冲氨罐11的余氨排出口连接的余氨排出管50伸入第二冲氨罐11,所述第二冲氨罐11的余氨排出口连接的余氨排出管51伸入到第一冲氨罐10。所述进氨口30和32都连接有进氨管,所述进氨管都深入到罐体内部。所述两罐体的进水口41和42用来往罐体内注水。两罐的侧面各连接一个液位器61、6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德佳纳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英德佳纳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66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同层排水系统用直埋式地漏
- 下一篇:气液均匀混合的碳化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