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分裂阻尼间隔棒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236035.X | 申请日: | 2009-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9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 发明(设计)人: | 胡吉磊;孙发国;陈龙元;傅剑鸣;陆桂来;陈作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电力公司;浙江省电力设计院;南京线路器材厂 | 
| 主分类号: | H02G7/12 | 分类号: | H02G7/12;H02G7/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惠忠 | 
| 地址: | 31000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分裂 阻尼 间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金具,尤其涉及一种架空输电线路用双分裂阻尼间隔棒。
背景技术
在高压输电线路上,为避免输电线被风吹动时发生接触,造成电力事故,在一定距离内需要在线与线之间设置间隔装置,间隔棒的基本任务是:防止子导线之间的鞭击;抑制微风振动;抑制次档距振荡。目前,常用的双分裂间隔棒,其连接框架与线夹头本体之间通常呈一字形固定连接结构,这种结构不利于抑制线路的舞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抑制线路舞动、使用安装简便的双分裂阻尼间隔棒。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双分裂阻尼间隔棒,包括由紧固件联接在一起的夹头本体、夹头盖板、框架,夹头本体与框架固定连接,夹头本体与夹头盖板活动连接,在夹头本体与夹头盖板的夹线槽内分别设置有阻尼橡胶垫,其特征是:所述框架呈“弓”形。
本实用新型的框架为由前后两块板组成的双框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阻尼橡胶垫上设有凸起,所述夹头本体、夹头盖板夹线槽部位设置有与该凸起相配合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夹头本体、夹头盖板、框架均采用铝合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弓”形结构,使产品的重心下移,起到重锤的作用,对线路的舞动起到一定得抑制作用,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营。
2、本实用新型双分裂阻尼间隔棒采用双框板结构,结构紧凑灵活,使用安装简便,可以满足输电线路的长期使用要求。
3、本实用新型夹头本体和夹头盖板采用非磁性高强度铝合金材质,使产品更加耐腐蚀,适合较重污染或高海拔地区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夹头本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夹头盖板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橡胶垫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双分裂阻尼间隔棒的结构示意图,本双分裂阻尼间隔棒,包括由紧固件联接在一起的夹头本体1、夹头盖板2、框架3,夹头本体1与框架3固定连接,夹头本体1与夹头盖板2活动连接,在夹头本体1与夹头盖板2的夹线槽内分别设置有阻尼橡胶垫4,在夹头本体1设有用于固紧夹头盖板2的可拆卸的销轴,在夹头盖板2上设置有安装孔,框架3呈“弓”形,如图2所示,框架3为由前后两块板组成的双框板结构,夹头本体1安装在框架3两端并置于双框板之间。
如图3、图4、图5所示,在阻尼橡胶垫4上设有凸起,在夹头本体1、夹头盖板2夹线槽部位设置有与该凸起相配合的凹槽,增加阻尼橡胶垫4在使用过程中的牢固度。
本实用新型的夹头本体1、夹头盖板2、框架3均采用高强度优质铝合金。
本实用新型已成功应用在全国第一高塔、跨距最大的舟山与大陆联网大跨越工程中,该工程主要分布在海面上。跨越塔最高的达到370m,跨越档距最大的达到2756m,这两项技术数据均为跨越工程之最,“弓”形双分裂阻尼间隔棒,分裂间距为550,采用双框板结构,适用导线JLB40-800,通过计算间隔棒的向心力25.12kN(短路电流按40kA来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电力公司;浙江省电力设计院;南京线路器材厂,未经浙江省电力公司;浙江省电力设计院;南京线路器材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60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